转派黄檗派---从越传、月耕、即空、湛然的行实来看
岐阜县岐阜市芥见2丁目91番地
黄檗宗太华山真圣寺
第17世 村濑正光
无论哪个时代,虽然都存在希望在佛教和禅的发源地印度与中国修行、以及从异国僧人那里嗣法的人,然因江户时代出国困难且国家禁止,而未被允许。只是由于以道者超元(1602~1662)及隐元隆琦(1592~1673)为首的唐僧东渡,因而如果去长崎唐寺,就会成为能够接触明朝禅的绝好机会。尤其妙心寺派的贤岩禅悦(1618~1690)、济宗祖运(1620~1699)、盘珪永琢(1622~1693)、乾叟禅贞(1624~1680)、无门原真(1627~1686)、灵峰道悟(1636~1709)、大梁祖教(1638~1688)、鹏洲硕搏(?),曹洞宗的铁心道印(1593~1680)、松云宗融(1609~1684)、月舟宗林(1664~1687)、悦岩不禅(1616~1681)、月舟宗胡(1618~1696)、云山愚白(1619~1702)、普峰京顺(1620~1695)、独庵玄光(1630~1698)、惟慧道定(1634~1713)、祖道宗心(1638~1683)、默室焉智(?)、黄檗僧即空道立(1623~1698)、潮音道海(1628~1695)、了翁道觉(1630~1637)、慧极道明(1632~1721)、齐云道栋(1637~1713)等参道者,他们作为在日本传播明朝禅的先驱抑或传禅者,是不能忽视的人物。尽管是在隐元东渡前,上述僧人的参禅聚合,也成为了与以隐元为首的黄檗僧缔结法缘的机缘。而且,关于道者,由于存在与后来赴日的隐元一派发生的冲突、以及源自亘信行弥(1603~1659)的嗣法问题等各种理由而回国。
这样一来,从日本全国赶来而参学黄檗禅的僧人很多,在宗派方面不仅限于禅宗的临济宗、曹洞宗。他们参禅黄檗僧,在黄檗山以及江户瑞圣寺受戒三坛戒会后,虽然回到原来所属教团的人很多,但是随着法缘的加深,最终嗣法黄檗僧、并僧籍注册在黄檗派的人也很多。
黄檗派教团势力的扩大,仅凭隐元、木庵、即非等唐僧的力量,不可能实现,和僧(即日本僧人)的力量也很大。在隐元等渡日后的初期阶段,由于继承了明朝临济禅的隐元的领袖魅力、以及在木庵·即非担任住持并践行明朝规矩的唐三福寺,以唐僧为中心发展教团,但在创建京都宇治黄檗山后,以参禅开山祖师隐元及第二代木庵门下的和僧为中心开展教务,扩大了势力。与东渡难而少的居于指导地位的唐僧相比,作为修行者一方的和僧则属于多数派,这是由于和僧们追求佛道与禅的愿心、以及由于无住寺院的僧人转派黄檗、与出于恢复古遗迹目的的创建末寺的结果。
从行录所知的初期黄檗教团的和僧们,在其他教团出家,并在诸方不断钻研的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在长崎唐三寺及黄檗山修行并受戒黄檗三坛戒会,从而嗣法于黄檗僧的转派者。作为初期的黄檗教团,只有在此过程中才能得到修行僧。黄檗教团的基础日益巩固,并在隐元的弟子及其徒孙们创建新增的黄檗寺院后,才开始增加自派内的培养型僧人。
初期黄檗教团的和僧们,来自各传统教团的转入,尤其多来自同为禅宗的临济宗、曹洞宗的转派者,理由就是(黄檗教团)重视禅修行的遍参,以及对任何人都开放门户的态度。其中,来自规模较大教团的妙心寺派的转派令人瞩目,也能看到来自大德、永源寺派的转派者。
自派的僧人转派(转籍)至黄檗派,并非给曾经所属教团带来冲击那么简单。如果是尚未嗣法的人的转派,虽然可以认为对原来所属教团的影响较小,但在原来所属的教团中已经嗣法,例如已经成为妙心寺第一座(座元)的僧人等在原来所属教团内拥有成就与实力的大寺住持的转派,其影响就在于会使教团内产生动摇,并对转派的黄檗教团产生反感反抗情绪等。在妙心寺派中,在邀请隐元(住持妙心寺的)运动受挫、妙心寺开山关山慧玄圆寂300年纪念活动、创建黄檗山的过程中,在出现众多脱离宗派者的情况下,龙溪宗潜(1602~1670 嗣法隐元后改为性潜)转派至黄檗派、提宗慧全(1592~1668)的亲檗一边倒的倾向,都对妙心寺派教团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宽文5年(1665)妙心寺派制定壁书,除了妙心一派的宗风以外,不可妄从他山的法式并且严禁,最终给与剥夺转派者的僧籍以及废除住持的世代等处分。从妙心寺派的角度来看,师父改衣带和嗣法于黄檗,不仅本人,而且也意味着甚至该寺院及其子弟也会转派到黄檗派,所以才有教团内的(政策)收紧等,是不得不断然采取的处分。
在本论文中,就从出家至嗣法都在其他所属教团完成、然因有缘参禅黄檗僧并在黄檗山受戒三坛戒会、最终转派到黄檗派的僧人,我想一边列举这些人物的行录,一边考察他们转派到黄檗派的情况。
更需注意的是,所谓接受了印可(开悟)与嗣法(成为法嗣),终究是两码事。禅僧在剃度之后,如行云流水,云游各国,广泛接受各地优秀善知识教诲的遍参,是修行的惯例,也多从禅宗以外的宗匠,学习经典与戒律。尤其若是以提高佛性为目的的禅僧,不能只是满足于一位师匠门下,而是悟后的遍参很重要。因此,因人而异,有时会出现获得多人的印可证明,而最终受到印可的本人,则受托嗣哪宗、何人之法。而且,关于隐元门下,在得到印可的数年后,获赠其师的源流法衣,才成为正式的嗣法,并在黄檗山以及派头寺院中巡寮显法,同时记载在《黄檗宗鉴录》之中。
在原来教团嗣法后,再在黄檗派嗣法,并转派到黄檗派
妙心寺是相承开山祖师关山慧玄一流之刹,万治2年(1659)妙心寺开山圆寂300年时护持宗统意识的宣扬与教团的监督,促进了妙心寺派内亲檗派的脱离。尤其脱离者的最大原因,就是与最后剩下的龙溪及提宗等亲檗者发生冲突,有影响力的脱离者都是妙心寺的历代住持,如千山玄松(1603~1675)是妙心寺第178世,湛月绍圆(1607~1672)于宽文元年(1661)成为第194世,秃翁妙宏(1611~1681)于宽文2年(1662)成为第196世,虚棂了廓(1600~1691)于宽文12年(1672)成为第219世,竺印祖门(1610~1677)就任第223世。
由于宽文5年(1665)妙心寺派壁书的修改,而给予针对转派者的剥夺僧籍与废除住持世代等处分,从而逼迫他们必要转派,即失去去处、改变衣钵。仅据行录等所知,关于原属妙心寺派的龙溪、越传道付、月耕道稔、即空道立4人,他们在妙心寺派内嗣法后,仍在一定期间内担任该派末寺住持的同时,保持与黄檗教团的关系,最后嗣法黄檗僧而转派。
又,原属曹洞宗的湛然道寂,成为曹洞宗长灵正镇的法嗣,也是该宗金山长福寺住持,但在嗣法木庵后,交回嗣书大事、血脉等而转派。
其次论述越传、月耕、即空、湛然的行实。
越传道付(1616~1683)
在妙心寺派时代,名为绍付。受生于尾张热田的武士松平十郎左卫门信良之孙,宽永元年(1624),从临济宗乾德寺(名古屋市热田区传马町,二战后迁移到瑞穗区牧町)第3世的三灵绍省,并于宽永6年(1629)剃度出家。宽永12年(1635),参近江永源寺的绝江绍隄,挂单于妙心寺塔头天授院,又与三灵在濑户定光寺的山中修行。后在泉涌寺受戒,跟随大愚宗筑,挂单于播磨的法幢寺。宽永19年(1642)春,伊势菰野藩主土方雄高在创建见性寺(三重县三重郡菰野町菰野158)之际,越传与愚极从事创建。宽永21年(1644)春,见性寺落成,其师三灵为开山祖师,后来他成为第二世。正保4年(1647),成为妙心寺第一座,第二年在妙心寺讲授《传心法要》。
承应三年(1654),得知隐元东渡的消息后,就将见性寺交给愚极,与法弟千丈道严(1625~1696,木庵法嗣,名古屋市千种紫磨山长福寺开山)一起前往兴福寺谒见隐元,并被允许参堂。明历元年(1655),由于隐元接受摄津富田普门寺的邀请,在加入隐元一行的随行之后,又回到见性寺,不久转住乾德寺。万治元年(1658)9月9日,在隐元参谒将军家纲之际,在乾德寺迎驾隐元。在创建万福寺后,屡登黄檗山,参禅隐元、木庵、即非等。宽文5年(1665),即使木庵在江户参见将军时,也在乾德寺迎接并资助。宽文10年(1670)2月,55岁的他在木庵的第三次三坛戒会上受戒并担任戒头。宽文11年(1671),在黄檗山讲授《临济录》,11月庆祝隐元八十大寿,留锡雪安居并成为后堂。宽文12年(1672)1月57岁时,木庵付其印可。之后,回到乾德寺,在其师三灵创建的三河稻武瑞龙寺(丰田市稻武町寺山)隐居后,受尾张藩主德川光友之请,住太平寺(春日井市玉野町1108 妙心寺派濑户定光寺末寺),不久创建由光友开基的紫金山慈眼寺(小牧市三渊29 现为曹洞宗正眼寺),11月17日晋山。延宝2年(1674)秋,木庵在前往江户瑞圣寺的途中,付其源流法衣。延宝5年(1677)夏,被推举为本山万福寺首座并秉拂,是秋在慈眼寺建坛授戒会。延宝8年(1680),受尾张藩家老的大高领主志水右卫门忠时之请,并根据其祖母长寿院元操尼的遗命,而创建鹫头山长寿寺(名古屋市绿区大高町字鹫津山13,现属永源寺派);元和2年(1682)11月,成为该寺的开山祖并开堂。天和3年(1683)4月7日迁化,世寿68。遗骨葬于慈眼寺,墓塔建在长寿寺。
不久,慈眼寺转派为曹洞宗,长寿寺转派为永源寺派,其遗骨与墓塔后来迁移到重兴的春日井市鸟居松町慈眼寺。而且见性寺、瑞龙寺等存有木庵、即非、独立等东渡黄檗僧的笔迹,这是越传活跃的见证。
相关人员的妙心寺派系图,如下:
相关人员法系图(临济宗妙心寺派)
龙珠开山・凌云寺开山 龙珠2 龙珠3・乾德2 龙珠4-2 龙珠5・乾德4 见性2-2
南溟绍化 大林绍伟 良岳绍久 密堂绍宥 大州绍觉 愚极绍妙
乾德开山 龙珠6
东叔绍坡 莲丘绍龄
龙珠4-1・永源88 妙心175乾德5
別峯绍印 绝江绍隄 仪堂绍范
见性开山・瑞龙开山・乾德3 开性2-1・乾德住持?
三灵绍省 越传绍(道)付
月耕道稔(1628~1701)
妙心寺派时代名为宗亲。出身于尾张,俗称太田。宽永19年(1642),为复兴美浓金宝山瑞龙寺(岐阜市寺町)而在逗留的云居希膺门下出家。宽永20年(1643),跟随云居归住奥州松岛青龙山瑞岩寺,受云居之钳鎚,一直侍奉他至入寂。在云居的年谱中,记录万治2年(1659),在云居在繋船亭毗沙门天像尊前入寂之际,在旁克制(自己的情形)。
宽文元年(1661),因为仙台藩四代藩主伊达纲村的推举(由于纲村当时3岁,可能是前藩主伊达纲宗的推举)而成为妙心寺第一座,并担任宫城郡国分根白石邑的永安寺(仙台市泉区福冈字寺下2 瑞岩寺末寺)住持。
延宝5年(1677)春,在黄檗山参木庵,成为知藏;延宝7年(1679),夏安居时成为西堂,在解制日嗣法木庵。延宝8年(1680)春,返回仙台,正月11日登城,在书院谒纲村,兴修加美郡黑泽邑黑泽山安养寺(宫城县加美郡色麻町)的旧址并入住,接受纲村的归依。天和2年(1682)2月,住在青叶城畔川内的开元庵,是秋住在青叶城畔的知至轩,纲村问法参禅。贞享3年(1686)夏,奉纲村之命,再住安养寺。
元禄4年(1691)4月,在江户瑞圣寺的三坛戒会上,与法弟长水道濬一起,共同担任戒头。元禄9年(1696)9月,纲村迁移安养寺,在宫城郡小田原村创建开元山万寿寺(仙台市青叶区高松 正房仙姬的菩提所),被请为开山,第二年闰2月21日,举行祝国开堂。元禄13年(1700)12月8日,接受两足山大年寺第二代之请,翌年(1701)正月1日迁化,世寿74。塔于万寿寺。
即空道立(1623~1698)
在美作真岛郡草加村时的俗姓为定方。在妙心寺派佛土寺(冈山县真庭市落合垂水1152)出家,后参万松山龙云寺(津山市小田中1373,现为东海山本源寺)第4世蓝岫宗视(妙心寺第184世)。庆安3年(1650),挂单于长崎崇福寺的道者门下。过了3年,归龙云寺;再参道者,又归龙云寺。承应3年(1654),在长崎兴福寺参见隐元,受教后返乡。明历元年(1655),在长崎福济寺参木庵;明历3年(1657)2月,参崇福寺的即非,二夏后回到龙云寺。宽文3年(1663)登黄檗山,参隐元、木庵、即非,同年12月受戒三坛戒会。三夏后,归龙云寺。宽文5年(1665)3月,即非创建广寿山福聚寺,(从同年秋至冬以降)参谒即非,成为副司,改号为宝峰。
宽文6年(1666)左右,因蓝岫之命,成为龙云寺住持(在此前后,成为妙心寺第一座,蓝岫为妙心寺住持?)。住山7年后,宽文12年(1672)冬,由于恳请津山藩第2代藩主森长继(1610~1698)处分家臣而从龙云寺退山。在奈良三笠山中的草庵,住山3年。延宝2年(1674)秋,2禅尼捐赠添上郡佐保田村的大日堂旧址,号大日山瑞景寺。延宝4年(1676)春,邀请木庵到奈良,参放东大寺等,3月4日迎至瑞景寺。之后,登檗参木庵,冬安居时为西堂。延宝5年(1677)1月,解制后在下檗之际,嗣法木庵。
在瑞景寺住山期间,问法的道俗不断,并三度往返江户。元禄4年(1691)左右,将住持让给法嗣金岭元南;第二年(1692)冬,逸老于少林(庵?)。元禄11年(1698)正月6日夜半,示寂。荼毗后,纳于瑞景寺的灵照塔。
湛然道寂(1629~1679)
萨摩藩家老东条佐渡守忠真的三男忠次之子。宽永18年(1641),投曹洞宗正春禅庵(萨摩国阿多郡田布施福昌寺末寺,已为废寺)的藏室廓,成为驱乌;宽永20年(1643),从曹洞宗福昌寺(鹿儿岛市池之上町 因废佛毁释成为废寺,明治31年重兴于萨摩川内市内)贯和尚出家。之后,参美浓曹洞宗龙泰寺18世长灵正镇(?~1674),历参诸方。承应3年(1654)7月,虽知隐元渡日,却未能如愿,不久嗣法长灵。因龙泰寺第19世愚屋正痴、满愿寺见性的劝请,成为长福寺第4世,宽文5年(1665)左右退山。
宽文5年(1665),庵居清水山中;宽文6年(1666),登黄檗山,参木庵,其冬成为知客。宽文7年(1667)春,解制后,闻听日向天正寺藏室的讣告后前往,虽然受请嗣席而固辞,归途参广寿山的即非、佛日寺的慧林,归檗成为知藏,在美浓山居。
宽文9年(1669),湛然登黄檗山参木庵;宽文10年(1670)2月,在黄檗山受戒三坛戒会,与越传道付一起担任戒头。之后,在美浓山居。宽文11年(1671),山居美浓武仪郡下有知村的唐栗山(岐阜县关市下有知6178 唐栗神社)。翌年3月,创建唐栗山松洞院(唐栗神社的东侧)并开堂。延宝2年(1674)8月,回到美浓清水山中,9月在尾张的紫金山慈眼寺(小牧市三渊29,现为曹洞宗正眼寺),嗣法木庵。在归山时,返还曹洞宗长灵所授的嗣书大事、血脉等。延宝6年(1678),应尾张藩家老竹腰成方、慧海元量之请,成为祥光山龙云寺的开山;也应永福山清水寺檀信之请,成为清水寺开山。延宝7年(1679)7月22日,示寂。塔于清水寺。
相关人员的曹洞宗系图及其年表如下:
相关人员法系图(曹洞宗)
龙泰19世 长福2世 长福3世 长福4・龙泰23 龙泰24
长灵正镇 牯心传牛 黙玄元寂 古谷正(如)神 快岸正澄
长福寺开山
龙云寺开山 龙泰19世 龙泰20世 龙泰21世 龙泰22世
善应寺开山 愚屋正癡 鳌山正(见)雪 清岩正(贞)淳 大光正恩
药王寺开山
东禅寺开山 长福寺4世(废代)、唐栗山松洞院开山、永福山清水寺开山
湛然道寂
善应寺2世、吉祥寺劝请开山、松云院劝请开山、德岩寺
惟慧道定 桃溪甫仙(吉祥寺2世)
铁堂定柱(松云院2世)
相关人员的年表
(根据《黄檗文化人名辞典》、《日本洞上联灯录》以及行录等)
承应3年(1654)7月,湛然虽然知道了隐元东渡,却未能参见。同年,惟慧道定因宇治兴圣寺的鳌山正(见)雪(惟慧的法侄女)的劝请,参长崎兴福寺的隐元,隐元赐其“惟慧道定”之名。而且也参崇福寺的道者超元。
明历元年(1655),惟慧陪伴隐元一起去摄津普门寺,翌年辞别隐元门下,回到长灵门下。
宽文元年(1661)以前,默玄元寂嗣牯心传牛,为长福寺三世。湛然也同样嗣法长灵。(两者均没有明确的年月记述)
宽文元年(1661)左右,湛然因龙泰寺第19世愚屋正癡、满愿寺(岐阜县关市富之保3913 开山为龙泰寺第17世天庵正尧)见性(长灵的法嗣?)的劝请,成为长福寺第4世,宽文5年(1665)左右退山。
宽文4年(1664),默玄在黄檗山参木庵。
宽文5年(1665)2月,惟慧在黄檗山受戒三坛戒会。之后,默玄再住长福寺。惟慧回到美浓的长灵门下。同年,湛然庵居清水山中(岐阜市芥见海户山)。
宽文6年,湛然在黄檗山参木庵。是冬,成为知客。
宽文7年春,湛然因日向天正寺(废寺 明治后半期在宫崎市村角町阿波2537重兴)藏室的讣告而前往,归途中参广寿山的即非、佛日寺的慧林,回檗后成为知藏,山居美浓(恐为清水山中?)。
宽文9年,湛然登黄檗山,参木庵。
宽文10年2月,湛然受戒三坛戒会,与越传道付一起担任戒头。之后,山居美浓(恐为清水山中?)。默玄也同时受戒三坛戒会。
宽文11年,湛然山居美浓武仪郡下有知村的唐栗山(岐阜县关市下有知6178 唐栗神社)。翌年3月,创建唐栗山松洞院(唐栗神社的东侧)并开堂。(龙泰寺直线距离在唐栗山东南1.2公里方向)之后,山居美浓(恐为清水山中?)。
宽文12年(1672),惟慧嗣法药王寺开山的长灵。之后,成为药王寺第2世。
延宝元年(1673)冬,长福寺的默玄请惟慧登第一座并结制。
延宝2年(1674)8月,湛然回到美浓清水山中,9月在尾张的紫金山慈眼寺(小牧市三渊29,现为曹洞宗正眼寺)嗣法木庵。归山时,返还曹洞宗长灵所授的嗣书大事、血脉等。同年,长灵迁化。同年夏,默玄、惟慧法助加贺大乘寺(石川县金泽市本田町 现在金泽市长坂町)月舟宗胡(1618~1696)的开堂结制。
延宝7年(1679)7月22日,湛然迁化。
元禄3年(1690)2月,惟慧在美浓善应寺(岐阜县美浓市吉川町1765)修黄檗式的授戒会,并担任戒源师。(惟慧当时为该寺2世?)
元禄7年(1694)正月,惟慧在尾张龟岳林万松寺(爱知县名古屋市中区大须3-29-12)晋山开堂。
元禄12年(1699),惟慧从万松寺退山。进住美浓德岩寺(岐阜县关市小野931)。
元禄14年(1791),惟慧在善应寺修黄檗式授戒会,并任戒源师。(惟慧当时是德岩寺住持)此时,万光道辉(1681~1757)受具足大戒。
考察转派
既有前面论述的越传、月耕、即空等,成为妙心寺第一座,在担任的妙心寺派寺院住持之后,嗣法黄檗僧并与弟子一起转派的僧人,也有湛然等在曹洞宗嗣法,在担任曹洞宗寺院住持后嗣法黄檗僧并转派的僧人。另外也存在这样的转派事例,就是历住妙心寺的龙溪被列为第一位,虽然他的嗣法没有改变,但是提宗慧全及其弟子活禅慧邵,将他视为事实上的转派者。
关于龙溪,他虽带着弟子从妙心寺派转派到黄檗,却只有后水尾法皇一人嗣法龙溪,没有出现其他嗣法者。龙溪的弟子松山宗珊(?~1670)好似嗣法,在宽文10年2月的三坛戒会上,担任引请阿推梨,在黄檗教团内表现活跃。寂宗道盛(?~1680)未嗣法,担任龙溪去世后的法轮山正明寺第2世住持。晦翁宝暠(1635~1712)担任正明寺第3世住持,由于高泉的代付,而嗣法于后水尾法皇。对于龙溪一门(万松派)来说,在晦翁嗣法之前,是苦难的时代,而且也存在代付问题,因而护持龙溪一门极其困难。
关于龙峰寺第4世提宗及其作为弟子的龙峰寺第5世活禅,虽然没有发生改变自己衣钵的行为,但是龙峰寺的规矩,就是实践黄檗式。提宗嗣法龙峰寺第3世江山景巴(?妙心寺第140世,妙心寺塔头天球院的开祖),隐元东渡时,是妙心寺塔头天球院第2世。关于活禅,虽然其详细情况不明,但从其讳的第一个字来看,恐怕可以视其为提宗在妙心寺派时期的法嗣。由于作为提宗之师的江山,也是妙心寺第140世,所以如果提宗也留在妙心寺派内的话,成为妙心寺历住的可能性就会很高,却以他是亲檗派、以及在龙峰寺施行黄檗式的规矩为理由,而剥夺他的僧籍后,在龙峰寺积极实践黄檗规矩。之后,龙峰寺在元禄7年(1694)的6世千岳道止(1644~1700 木庵的法嗣)时,由于鸟取藩主池田纲清将天台宗的长寿院改名为广德山龙峰寺后还给妙心寺派,因而平息了黄檗派与妙心寺派之间的争执,改以前的龙峰寺名称为龙峰山兴禅寺,从而正式成为黄檗寺院。而且,提宗的弟子们大多在黄檗派嗣法,其中包括铁牛道机、千岳道止、铁崖道空,这3人都成为了木庵的法嗣。
在妙心寺派中,由于龙溪和提宗等人邀请隐元(入住)妙心寺运动,黄檗教团成为热门话题,但以大本山妙心寺开山祖师(关山慧玄)圆寂300年为契机的教团(政策)收紧的结果,也许导致有影响力人物的转派只有龙溪和提宗就草草收场,才是其本意。然因妙心寺派是教团规模大、僧人数量多的教团,所以也存在前面论述的越传等地方末寺的转派者。因为他们是妙心寺第一座,所以在妙心寺派内已经完成嗣法的所属关系期间,还是参以隐元为首的黄檗僧。他们更参,最终发展到嗣法木庵,当时越传57岁,月耕52岁,即空55岁。之后,与弟子一起退出妙心寺派教团,也就是说,由于转派到黄檗派,才导致剥夺僧籍与废除其住持的世代。而他们曾经住持过的妙心寺派寺院,依然留在该教团内。并且,越传接受尾张德川家及其家老志水家的归依,月耕接受仙台伊达家的归依,重新创建黄檗寺院并展开活动。
曹洞宗湛然的情况也同样,曾嗣法长灵,住持曹洞宗长福寺,46岁嗣法木庵。为了在黄檗山修行而退寺,在嗣法木庵后,将嗣书大事、血脉等返还长灵,创建了新的黄檗寺院。如果附带一笔,只有湛然一人转派就万事大吉的话,那么对于龙泰寺长灵一门来说,不是很幸运吗?这虽然只是猜测,但是湛然的师弟惟慧,修黄檗的授戒会等,被视为亲黄檗的人。惟慧最终停止转派黄檗,或许存在长灵一门对于惟慧的相当大的压力。
在幕府管制教团、以及伴随而来的制作本末寺帐的过程中,本末寺制度逐渐渗透到教团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转派僧的他们也理解这种情况,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弟子一起从原来教团的寺院退出。而且原来教团方面也很有面子,要避免寺院的转派。这样实现有分寸的应对,是在地方上扩大黄檗教团时采取的必要举措,我认为节点很重要。
另外,作为这些相关方的黄檗、原来教团寺院以及僧侣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坏。住持们继续往来并进行诗偈的你来我往等交流,并非像京都妙心寺与黄檗山二大教团的对立那样,说起来在地方上算是比较友好的,或者黄檗僧短暂担任妙心寺派寺院的住持,或者著赞彼此的历代住持的顶相,在佛事和授戒会等方面,属于合作关系。
只是伴随着黄檗教团的急剧扩大,嗣法者的不成熟以及人才培养没有跟上等也是事实,从而导致尾张慈眼寺与长寿寺的住持空缺,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些寺院。慈眼寺在越传、及其法嗣无关元晃之后,转派为曹洞宗;长寿寺在越传、大休海烨(1640~1720千呆性侒的法嗣)之后,转派为永源寺派。虽然只有慈眼寺的寺基变小,却也有在当地实现复兴的事例。
关于黄檗教团成立地方末寺,需要仔细分析埋没于地方的记录与僧人的行录,并有必要进行寺院成立过程的验证、以及留在他宗寺院中的黄檗僧的记录收集与验证工作。
在写作本论文时,由于时间关系,注解不充分,谨此致歉。
(李贺敏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