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隱元禪師東渡--看中國佛教文化在美國的傳播與發展
宏正
在中國佛教海外傳播史上,隱元禪師是成功將中國佛教傳播到海外的中國籍僧人之一。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先驅者,他將中國佛教文化融入到日本文化中,令中國佛教文化在日本更好地傳播與發展。他海外弘法的成功經驗對後來的海外傳播佛教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可借鑒的經驗財富。
一、隱元禪師對日本佛教的巨大貢獻
作為黃檗文化的主要代表與推動者的隱元禪師,是繼鑒真大師傳播中國文化到日本,並對當時日本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的第二人。隱元禪師的東渡,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學、語言、繪畫、雕塑、建築、醫學、茶道、飲食等諸多領域,在日本掀起了學習中國文化的高潮,最終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黃檗文化”圈。
隱元禪師東渡日本具有其必然性,因為當時的日本正經歷著天主教文化的衝擊,這種異質文化的輸入對當時日本人民的思想觀念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開始動搖當時日本的治國體系,當時的當權者採取了禁教的策略,以杜絕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其次,當時的日本佛教因為某些歷史因素,逐漸呈現世俗化,積弊深重,嚴重缺少活力,亟需外來的刺激。加上當時的華人社會也亟需國內的僧人東渡日本,主持由華人社團所創建的寺院,以增強中國佛教徒自己的信仰。在此因緣之下,隱元禪師受到日本的邀請。
隱元禪師深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道理,1654年他決定東渡日本,隨行僧俗弟子30多人。這些弟子或是佛門龍象或是行業翹楚,為黃檗文化在日本的成功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隱元禪師到達日本的第二年,他又邀請木庵與即非兩位法嗣赴日本助化。據記載,隱元禪師在日本弘法十九年間,受他號召並前來日本的黃檗宗僧人就超過30人。這些僧人都是當時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法門龍象,德才兼備,對黃檗文化在日本傳播提供了中堅力量。隱元禪師非常重視僧人的引領作用,尤其是寺院住持在弘法中的引領作用。他為日本京都黃檗寺立下了兩條規矩:“一是住持由隱元禪師的法子孫中有德者遞代推舉;二是如果在日本沒有優質人選,則從中國補請。”這個規矩的建立,確保了一百年間,大批“承載著中國明清先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隱元禪師法脈的僧人東渡日本,“成了黃檗文化的源頭活水”,延續黃檗法脈,承載中國佛教弘法的責任。
隱元禪師還注重文化教育。隱元禪師不是位棒喝的禪僧,同時還是位注重文化教育的僧人。隱元禪師尤其重視漢語言的教育。根據樓佳如在《江戶時代的日本黃檗宗與漢語傳播》一文中所說,隱元禪師當時所領導的黃檗文化傳播圈儼然就是一個漢語教育集團。隱元禪師認為只有很好地掌握漢語,才能更好地理解漢語言所表達的文化內涵。也因此,通過漢語言的教學與文字的表述,很多日本僧人開始接觸黃檗文化,並成為堅定的追隨者。正如《隱元的傳播智慧與黃檗文化的興盛》一文中所說:“黃檗一派文化建設上的精進與努力,讓文字著述成為中日交流的良好謀介,從整體上提升了自己的底藴和品位,提高了他們對於日本僧俗的吸引力。”
此外,隱元禪師在修行之餘還堅持練習書法、繪畫,將自己的修行心得寫詩著述。譬如受到邀請前往日本的因緣中,他的著作《黃檗隱元禪師語錄》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引作用。在他到達日本前,已經有許多日本僧人被他《語録》中的精髓所折服。
在日本,隱元禪師始終堅持自己臨濟正宗的身份,無論從生活上,還是修行儀軌,甚至在寺院建築風格上,都是秉承明末臨濟宗的家風,突出黃檗文化的傳統性和獨特性。這種傳統性保持了黃檗文化在傳播中的優越感,也為弘揚黃檗文化的僧人建立了自己的正統地位。正是這種堅持正統的傳統,令許多日本貴族與僧眾成為了黃檗宗的忠實追隨者與擁護者。
隱元禪師還非常注重與各社會階層的交流和互鑒,上至日本皇室,下到普通民眾,他的影響力遍及日本每個社會階層,成功地融入日本社會。他運用方便善巧的弘法方式,不僅獲得皇室的敬重與信任,甚至黃檗文化還是日本皇室顯示自身在文化、宗教上領導權和優越性的方式。此外,隱元禪師還與當時掌權的幕府有緊密的關係,不僅隱元時代的黃檗文化得到幕府的護持,甚至在隱元禪師圓寂後,依然給予黃檗文化的傳播以大力支持。從每五十年皇室給隱元禪師追加諡號可見一斑。在民間,也出現很多對黃檗文化有興趣的僧俗,使地黃檗文化也紮根於如本民眾中。通過隱元禪師的不懈努力,日本各階層對黃檗文化的推崇,創造出黃檗文化和諧而穩定的弘法環境。
除此之外,隱元禪師還將當時中國先進的建築、雕刻、印刷、篆刻、醫學,乃至於音樂藝術方面的技術引進日本,帶動了日本整體文化、科技的又一次進步。中國寺院的傳統素食文化與茶文化也被隱元禪師帶入日本,中國傳統的素食被改良為日本的普茶料理,而茶文化經過傳承與創新,則變成了日本茶道中的煎茶,豐富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可以說,日本社會的生活、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受到了黃檗文化的影響。隱元禪師成功地將明清中國佛教與文化深植於日本大地,正如日人柳田聖山所說:“日本近代早期社會的發展,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離不開黃檗文化的影響。”
隱元禪師是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傳播的代表人物,也是東亞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豐碑。隱元禪師一生通過他的作品為亞洲文明交流和互鑒的歷史翻開了新的篇章,他通過復興古老的黃檗傳統和建立新的黃檗,為亞洲文明的交流和相互欣賞的歷史開啟了新的篇章。
二、中國佛教在美國發展的現狀
縱觀整個美國的佛教,是漢傳、藏傳與南傳等三大語系佛教並存的形式。漢傳語系佛教包含了中國佛教、韓國佛教、日本佛教,以及越南佛教等。最早傳入美國的漢傳佛教是以中國佛教與日本佛教為主,韓國佛教與越南佛教則是二戰之後,隨著本國移民傳入美國的。
根據李四龍與張雪松兩位學者對美國佛教的階段性劃分得知,在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亞洲佛教,基本是以日本佛教為主。第三個階段,因新移民法案的出臺,各國佛教紛紛地傳入美國建寺安僧,開始弘揚本國佛教,中國佛教也是隨著傳入美國。
中國佛教傳入美國的時間,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那時期的中國佛教,並不是正信的佛教,而是神佛不分的信仰,是由早期來美的勞工帶進美國的。正信的中國佛教是上個世紀(1965年)美國頒布新移民法案之前開始出現,法案頒布後,大量的中國人移居美國,中國佛教呈現出逐步繁榮的景象。
在美國,早期的中國佛教大多數是以居士團體為主,他們創建佛教組織,修建宗教場所,組織大家進行宗教活動。依照傳統中國佛教的習慣,佛教儀式需由僧人主持,一些由居士所主導的佛教團體開始到處邀請法師赴美國弘法。最早邀請中國法師赴美弘法的是夏威夷的“華僑佛教總會,1955年,他們邀請知定法師來美弘法,1956年元月知定法師抵達夏威夷常住並開始建寺安僧。1961年,舊金山的居士佛教組織,前往臺灣邀請妙峰法師到舊金山弘法。兩年後,又有樂渡法師受邀前往舊金山弘法。1962年,紐約的應金玉堂居士創立了“美東佛教研究總會”,並設立佛堂,邀請妙峰法師前來講經。1964年,以沈家楨居士為首的在家佛教徒,在紐約創立了“美國佛教會”,並先後修建大覺寺、莊嚴寺等寺院,邀請中國籍法師赴美傳播中國佛教。由此因緣,赴美弘法的法師大多數都是從紐約開始。上個世紀90年代初,大陸佛教政策的恢復,美國開始出現了來自大陸的年輕中國僧人。隨著中美佛教間的交流互鑒,據不完全統計,駐美的中國寺院和大陸僧人數量不斷增加。
美國的中國寺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呈現逐漸增加的態勢,幾乎每個州都有中國寺院。紐約的中國寺院數量是最多的,因早期華人大都居住在唐人街,每個中國寺院相隔都很近。隨著華人在紐約居住地的擴散,中國寺院也由唐人街向周圍地區輻射,法拉盛地區出現許多新建的中國寺院。甚至還輻射到周邊幾個城市,如賓州費城、紐澤西州等。在洛杉磯有佛光山西來寺、法光寺、法印寺、觀音寺、弘星寺、護國寺、法鼓山道場等;舊金山則有萬佛城、大覺蓮社、華嚴蓮社、佛山寺般若講堂等;德州則有中美寺、玉佛寺等;居士組織則有佛光山系統的佛光會、法鼓山美國各分會、佛教慈濟功德會美國總會,以及專修淨土的淨宗學會等,據不完全統計,在美國的中國佛教寺院大約有上百座。早期中國寺院的法師大多來自於臺灣和香港地區,或來自於越南等東南亞等國家。上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地區的僧人陸續應邀來美弘法,到本世紀初,來自大陸的僧人數量逐漸劇增。
所有在美國的中國寺院或者佛教組織,大部分是圍繞著人文、藝術、教育、慈善、修持所展開。人文藝術,大都是以傳播、展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真、善、美,例如書法、繪畫、插畫等。教育的範圍也比較廣泛。以西來寺為例,因西來寺是比較典型的中國佛教寺院,在美國的一些弘傳活動也比較有代表性。西來寺除了在美國創辦佛教大學外(西來大學),還設有佛光山北美人間學院。同時,他們利用不同的假期,舉辦針對青少年的短期佛法教育課程。他們除了有中文學校外,還組建有童軍組織。為了更好地傳播中國佛教,西來寺的弘法方式不僅侷限於中文,還有固定的英文弘法課程,這對中國佛教在美本土化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慈善方面,他們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義診、發放,或與生活相關的義務諮詢等。在修持方面,則有固定時間的禪修、念佛、誦經、拜懺等相關法務活動。
除此之外,宣化法師所創建的萬佛城在中國佛教本地化的方面有其特色。它是度化美國本地人出家最多、對美國民眾的影響更大的中國寺院。因寺院設在萬佛城中,所以有許多白人出家。萬佛城現任住持恆實法師與恆朝法師(兩位都是美國本土白人)為了祈禱人類幸福、世界和平,曾經花費兩年多的時間(1977年5月至1979年10月)從洛杉磯金輪寺開始,三步一拜,拜到舊金山萬佛城。這一舉動,在當時的美國曾經引起極大轟動。其著作《修行者的消息》與《佛教精進者的日記》等書,以中英文的語言在全球發表,引發了很多外國人對佛教生起恭敬之心,並發心皈依佛教,依佛法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恆實法師還利用自己的特長,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弘揚佛法。因他本人是一位出色的佛教音樂人,擅長演奏吉他,他邊彈邊唱,演唱的很多佛曲成為網路上的流行經典音樂。2008年,他的第一張音樂專輯“Paramita: American Buddhist Folk Songs”出版發行。因為恆實法師等美國在地僧人在語言、思想等各方面具有先天性的條件,他們在弘傳中國佛教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所以在萬佛城的信眾中有許多美國人。
為了更好地能夠將中國佛教在美國弘傳,像佛光山、法鼓山、萬佛城,都有設有將中文的佛經或有關佛法的中文著作翻譯成英文的機構。最早將中文佛經翻譯成英文的中國僧人是樂渡法師,他是第三位到美國本土弘法的中國僧人。1974年,他為了中國佛教能夠在美國真正紮下根,他在紐約成立了“美加佛經翻譯委員會”。三十餘年中,翻譯不輟,有30多本譯著出版,為美國人更好地瞭解中國佛教提供了一條很好的途徑。
美國的中國佛教寺院有多種不同的弘法的方式。他們借鑒了基督教的傳教方式,利用星期天舉行共修法會與講經活動;針對華人的後裔,開設中文課程,引導大家讀誦簡單的佛經、《千字文》《三字經》,讓居住在國外的華人後裔能夠瞭解中國文化;設置佛教圖書館,譬如洛杉磯法印寺就擁有在北美地區最大的、可以免費借閱佛教書籍的圖書館;一些有條件的寺院還會利用寒暑假時期,針對青少年開設夏令營、冬令營,或是針對成年人開設一些禪修營;有時會應信眾的請求,在寺院裏為信眾舉行佛化婚禮等服務;慈善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弘法方式,在美國寺院不僅佈施物品,而且還對人們進行心靈安慰與道德教育。譬如,西來大學設有佈道師課程,就是培養運用自身宗教的教理教義撫慰人心的專業人士,已有許多取得佈道師資格證的畢業生在美國各社區進行心理諮詢服務。此外,在美國的中國佛教寺院也經常與其他宗教間開展交流活動,促進相互之間的友好關係。
總之,美國的中國佛教寺院,正在通過每位在美法師的不懈努力,將中國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大乘精神傳入美國,以人間佛教的菩薩行融入美國社會,逐漸成為美國主流宗教的一部分。將中國佛教寺院從簡單的聯絡華人情感、民族認同的社會功能,轉化成面向美國人弘傳中國傳統佛教文化的基地。
三、中國佛教在美傳播面臨的挑戰與展望
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佛教僧人紛紛來到美國建寺安僧,傳播佛法。從最初的幾家,逐步發展到美國各大城市都有中國寺院,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但中國佛教在美國傳播中所面臨的挑戰也是不可忽視的。
第一,缺乏凝聚力問題。美國的中國佛教寺院,除了佛光山、法鼓山、萬佛城、慈濟等規模比較大的佛教組織外,其餘寺院幾乎都是單打獨鬥,缺乏互相協作的意識,導致中國佛教寺院一盤散沙,寺院數量很多,但沒有凝聚力。《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如何使美國的中國佛教寺院具有凝聚力,是中國佛教在美國傳播與發展面臨的挑戰之一。
其次,僧才培養問題。在美的中國佛教寺院,除了萬佛城有美國本土人出家外,其餘寺院接受美國本土出家人的數量非常有限,導致中國佛教寺院所面對的信眾基本都還是以華人群體為主。而在美國的南傳佛教寺院卻培養了一些本土出家人,並在全美有一定的影響力。譬如,大家所熟知的曾將南傳佛教《阿含經》翻譯成英文的菩提比丘。此外,隨著全美各個寺院的義工和信眾也不斷出現老齡化。培養能在美國本土弘揚中國佛教的合格僧才已迫在眉睫。
第三,語言障礙問題。 語言是人和人之間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美國熟練運用英語進行弘法活動是件困難的事情。因為美國不僅是一個以基督文化為背景的國家,同時隨著移民的增加,又是一個宗教多元化的國家。美國本土語言與中文之間不僅存在語言差異,還有思想和文化差異,甚至生活習慣上的差異。
縱觀隱元禪師傳播黃檗文化成功的經驗,分析中國佛教在美國的現狀,為在美國傳播中國佛教文化探尋可借鑑的經驗。
第一,凝聚力是中國佛教在美國平穩發展的必要條件。在美的中國寺院需增強寺院之間的凝聚力,加強寺院之間的友好交流與互鑒。
第二,人才培養是事關佛教前途命運的根本大事,是中國佛教在美國傳播與發展的基礎。隱元禪師東渡日本時,不僅隨行者都是當時的菁英人才,同時還注重培養日本本地的人才,為黃檗文化的長久弘傳奠定了人才的基礎。在美的中國寺院需向隱元禪師學習,重視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尤其是培養寺院住持在弘法中的引領作用。
第三,語言是溝通交流的重要紐帶。隱元禪師在日本一直堅持運用漢語教導僧團,使黃檗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播與發展。在美的中國寺院不僅要熟練運用英語傳播佛法,而且還需運用漢語傳播佛法,增強海外華裔對中國的歸屬感和民族認同感。
第四, 融合即是發展。一個外來的宗教,唯有融入當地人的生活被其接受,才是傳播成功的體現。隱元禪師將中國的黃檗文化成功傳入日本,最重要的標誌就是他不光傳播了信仰,還帶去了當時中國比較先進的醫學、雕塑、音樂等技術,這些都從不同程度對日本社會和民眾的生活產生影響,並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同樣,在美國的中國佛教作為一個外來宗教,美國的中國佛教寺院需詳細瞭解美國民眾的需求,通過觀察他們的文化生活、風俗習慣,就如同隱元禪師在日本弘法一樣,將中國佛教文化逐步推廣到美國民眾生活中。李四龍在《美國佛教--亞洲佛教在西方社會的傳播與轉型》一書中指出,美國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他們信佛的方式與傳統中國人有所差異,譬如民主平等自由所造成的美國居士佛教的發展,女性地位的提高,基督教主動與佛教對話等等。同樣地,中國佛教積極開展與其他宗教友好交流。參與到社會的環保議題、和平議題,及相關的公共政治中,突出中國大乘佛教的“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人間佛教思想,回饋美國本土社會。
四、結語
古人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隱元禪師作為海外弘揚中國佛教的先行者,他對中國佛教的傳播做出傑出的貢獻。我們作為在美國的中國佛教的傳播者,總結與借鑑以隱元禪師為首的高僧大德海外弘法的成功經驗,是為了更好地探尋中國佛教文化在美國傳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標。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因時因地,因勢利導,使中國佛教文化在美國落地生根、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