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墨迹——内禅外书

黄檗墨迹——内禅外书

浙江工商大学东亚佛教文化研究中心 悟灯

 

一、前言

黄檗文化是日本佛教黄檗宗的宗祖隐元隆琦禅师东渡日本以后,从中国带去明末清初

诸文化的象徵。黄檗文化不仅仅是中国佛教禅宗的法仪,更是包含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学、语言、音乐、绘画、书法、篆刻、雕刻、印刷、建筑、医学、制药、煎茶、料理等学术和文化领域。黄檗文化对日本江户时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紧密地贯穿到日本人的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之中,融入到日本人的血液里。时至今日,黄檗文化是近世日本文化的代名词,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传统。其影响仍然流畅在日本文化之中。

    黄檗墨迹是黄檗文化代表之一。墨迹一词目前可以查到最早的出处,是在《宋书》的《范晔传》:“示以墨蹟”,此语被广泛使用是到了宋代。墨迹一词在中国是指真迹,而在日本是专门特指禅僧们的真迹。在当时,禅师们的书,数量非常多,专门特指禅师们的真迹就被记为墨迹。日本镰仓时代,日本僧人入宋求法学禅,回国时带去中国禅师们的书法,就被称为墨迹。因此,墨迹一词也就特指是中国禅师们所写的字,称为墨迹。

    墨迹主要是法卷、字号、法语、额字、法语、饯别语、进道语、偈颂、尺牍、疏、榜、像赞、遗偈等内容。目的是为了法而写的,不是为了书法艺术而书写。因此,墨迹是非常重视书写的人,而不是在意高超优美的书法艺术。总之,不是作为艺术品而出现的,而是每个禅师所书写的内容都是表现出各自的修为,也因为如此,墨迹的书风也是千差万别。

    本文主要是考察至今还未公开的黄檗宗诸祖师们的墨迹,以及公开后还未被研究的墨迹为线索,研究黄檗墨迹的内禅外书。范围是从径山费隐通容、隐元隆琦、木庵性瑫、即非如一、慧林性机、独湛性莹、高泉性潡、千呆性侒、悦山道宗、杲堂元昶、竺庵浄印、大鹏正鲲、伯珣照皓、大成照汉、大眉性善、道本寂传、道者超元、独吼性狮、独立性易、南源性派等人的墨迹进行整理分析。

 

二、黄檗墨迹的范围与内容

    黄檗墨迹是指隐元隆琦禅师东渡日本后,在日本京都宇治创立了日本黄檗宗,带领其众弟子们在日本弘化时所书写的偈语、法语等作品,并传承至今的墨迹。这些墨迹除了保存在日本黄檗山万福寺的文华殿、日本地方黄檗宗末寺、以及日本各个博物馆之外,还有很多是个人收藏。近些年,个人收藏的黄檗墨迹陆续出现在拍卖会上,国人相续竞拍购回。这其中如杭州永福寺的黄檗墨迹收藏,即是这近十多年陆续拍卖购回的藏品。

(一)、黄檗墨迹的范围

    黄檗墨迹的范围界定应当从费隐通容禅师(1593-1661)至大成照汉(1709-1784)为止,皆是中国僧人东渡日本后所书写和从中国带到日本的黄檗宗僧人的墨迹。费隐通容禅师虽然未至日本,但是其墨迹皆是其弟子隐元隆琦禅师东渡日本时,以及木庵性瑫等人东渡时把其费隐通容禅师的《语录》和墨迹传到日本。除了隐元禅师当时所带的费隐禅师的墨迹之外,费隐通容禅师在世期间,其墨迹还陆续传到日本,现今能看到的费隐禅师的墨迹都是在日本流传下来的。

另一方面,自从隐元隆琦禅师创建了日本京都万福寺并担任第一代住持开始,至大成照汉第二十一代住持为止,除了第十四代龍統元棟、第十六代百癡元拙、第十七代祖眼元明、第十九代仙巌元嵩为日僧之外,其他人皆是从中国东渡日本。

    从中国东渡日本的黄檗宗历代祖师者:第一代隐元隆琦、第二代木庵性瑫、第三代慧林性機、第四代独湛性瑩、第五代高泉性潡、第六代千呆性侒、第七代悦山道宗、第八代悦峯道章、第九代霊源海脈、第十代旭如蓮昉、第十一代独文方炳、第十二代杲堂元昶、第十三代竺庵浄印、第十五、第十八代大鵬正鯤、第二十代伯珣照皓、第二十代大成照漢。自大成照汉之后皆是日僧,至此中国黄檗山再无派遣僧众至日本传法。隐元隆琦禅师自日本承应三年(1654)创立日本黄檗山万福寺,至大成照汉圆寂为止跨越了一个多世纪年,根据《黄檗文化人名词典》,共八十三人东渡日本弘法。除了十六位黄檗宗万福寺住持之外,还有大眉性善、道本寂传、道者超元、独吼性狮、独立性易、南源性派、独照性円、柏巌性節等人皆是善书画,影响深远。

另外,有些学者把东臯心越禅师的墨迹也归属于黄檗墨迹。这种界定归类实属不妥,东臯心越禅师与黄檗僧团交往并不密切,他不属于临济黄檗宗,而是属于曹洞宗,从法脉上也不是同属一个宗派,不应该把东臯心越禅师的墨迹也归属黄檗墨迹。

 

(二)、黄檗墨迹的内容

   关于黄檗墨迹的内容,日本思文阁出版社在1974年出版发行了《近世禅林墨迹曹洞黄檗编》,从隐元隆琦至华顶文秀共49人,108幅墨迹。

    1989年,日本黄檗山万福寺出版发行了《黄檗三笔》,共110幅作品。主要是以佛画、顶相、墨迹等隐元禅师、木庵禅师、即非禅师三人的作品。

1991年,日本神户市立博物举办了《隐元禅师与黄檗宗的绘画》展,共展出佛画题赞、顶相、人物、花鸟、山水、墨迹等161幅作品。岐阜市历史博物馆举办了《黄檗—禅与艺术》,共展出佛画、顶相、墨迹、印章、佛像、茶具等128件。

1992年,日本京都万福四纪念隐元隆琦禅师诞辰400年,在京都万福寺文华殿举办了《黄檗隐元》特别展。总共有97幅作品,其中1幅密云圆悟禅师顶相,3幅费隐通容禅师顶相,18幅隐元禅师顶相,皆是隐元禅师题赞。

1993年,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举办了《黄檗的美术—改变江户时代文化的东西》,共展出佛画、顶相、墨迹、印章、佛像、茶具、书籍等205件。福冈县立美术馆举办了《黄檗禅的美术》,共展出佛画、顶相、墨迹、印章、佛像、茶具、书籍等98件。

2011年,日本黄檗宗万福寺开创350年纪念,在日本九州博物馆举办了《黄檗》特别展。共展出佛画、顶相、墨迹、印章、佛像、茶具、书籍等142件。

2014年,日本静冈滨松宝林寺开创350年纪念,在滨松市博物馆举办了以独湛性莹为主的特别展:《滨松にもたらされた黄檗文化》共展出47幅墨迹和佛画。

   以上的展品之中,有些墨迹是反复展出。

在中国,2012年,浙江美术馆举办了《明末清初禅宗高僧墨迹展特集》2022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华光瑞綵黄檗翰墨精粹》,共收录了146件墨迹。其分别是费隐通容16件、隐元隆琦38件、木庵性瑫23件、即非如一22件、独立性易27件、高泉性潡11件、悦山道宗9件。《明末清初禅宗高僧墨迹展特集》的作品也全部被收在《华光瑞綵黄檗翰墨精粹》之中,这些作品皆是近些年从日本收回。此外,今年九月,厦门万松顶美术馆举办了 “黄檗禅墨书法展”,共展出60件墨迹。

以上作品,并未出现在日本所出的展览馆的图录之中,皆是流传在日本民间的私人藏品。

今天笔者介绍的153幅黄檗墨迹,内容均是新发现,在费隐通容禅师、隐元隆琦禅师、木庵性瑫禅师等人的全集中都未被收录,是研究黄檗诸祖师们新的重要文献。笔者通过考察整理录文如下:费隐通容禅师8幅、隐元隆琦禅师16幅、隐元隆琦禅师与木庵性瑫禅师合作1幅、木庵性瑫禅师36幅、木庵性瑫禅师与即非如一禅师合作4幅、即非如一禅师14幅、慧林性机禅师5幅、独湛性莹禅师3幅、高泉性潡禅师19幅、千呆性侒禅师6幅、悦山道宗禅师16幅、杲堂元昶禅师1幅、竺庵浄印禅师2幅、大鹏正鲲禅师2幅、伯珣照皓1幅、大成照汉3幅、大眉性善1幅、道本寂传7幅、道者超元1幅、独吼性狮1幅、独立性易2幅、南源性派4幅等禅师的墨迹。

1费隐通容禅师:

1)、行遍天下见驴汉,草料谁知半点无。

款:径山容

印:临济正宗第三十一世(朱文)、释通容印(白文)、费隐(白文)

2)、道德流芳清净世

款:临济正宗第三十一世,径山费隐容老人书

印:临济正宗第三十一世(朱文)、费隐容(白文)、径山老人(朱文)

3)、忘机堪入道,无妄证传灯

款:临济第三十一世,径山容老僧

印:临济正宗第三十一世(朱文)、费隐容(白文)、径山老人(朱文)

4)、妙彰转处普门开

款:临济正宗三十一世,径山容老人。

印:临济正宗第三十一世(朱文)、释通容印(白文)、费隐(白文)

5)、皇天无二道,圣人没两心

款:临济正宗第三十一世。径山容老人。

印:临济正宗第三十一世(朱文)、费隐容(白文)、径山老人(朱文)

6)、处处无踪迹,神通觅亦难。

款:临济第三十一世,径山容老僧。

印:临济正宗第三十一世(朱文)、费隐容(白文)、径山老人(朱文)

7)、毫端事古今機

款:临济第三十一世,徑山容老僧

印:临济正宗第三十一世(朱文)、费隐(白文)、径山老人(朱文)

8)、明心見性臨濟之宗佛祖心

款:徑山容老人

      印:临济正宗第三十一世(朱文)、费隐容(白文)

2、隐元隆琦禅师(黄檗宗第一世):

1)、磨转虚空,花开碓嘴,无事无非,澈骨澈体。

款:黄檗隐元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隆琦之印(朱文)、隐元(白文)

2)、僧宗贤呈偈老僧目论云:莫谓无事为无事,往往事从无事生。

乃批云:生死到来无不去,探头缩脚隔三千。未曾梦醒强无梦,不受体躯最可怜。

贤拜谢复示偈云:

西来一会大因缘,直指当人未悄然。白日青天须吃棒,触翻鼻孔始光前。

款:老僧隐元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隆琦(朱文)、隐元之印(白文)

3)、一毫头上翻身转,百伶毫头浑不曾。

款:黄檗隐元

印:临济正宗(朱文)、檗山主人(白文)、隐元之印(白文)

4)、棲贤吟

昔为功德主,大地布黄金。兹乃受天禄,无迷固有心。

花开香徧界,果熟一禅林。净洁菩提种,弄然通古今。

款:松隐元老僧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 隆琦(朱文) 隐元之印(白文)

5)、献花台子净,念毕著一片。真心无双福,花开岁岁长。如此 仲夏十有二日

款:老僧隐元书示。

印:临济正宗(朱文) 隆琦(朱文) 隐元之印(白文)

6)、參禪超生死,驀直當陽去。勘破本來人,渾身生鐵鑄

款:老僧隐元书示。

钤印:临济正宗(朱文) 隆琦之印(朱文)、隐元(白文)

7)、忘却中华岁月长,偷闲天外自徜徉。云涛会里瞻风化,虚度人间八十霜。

辛亥(1671)孟冬日

款:黄檗隐元老僧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隆琦(朱文)、隐元之印(白文)

8)、妙处离言说,如何指示人。源头忽觑破,自澈本来身。

动则周沙界,静无半点尘。死生浑一致,大道总如神。

善居能持此,菩提果自新。时时严福慧,速契老能仁。

款:黄檗隐元老僧示。

钤印:临济正宗(朱文)、隆琦(朱文)、隐元之印(白文)

9)、閒尋白鹿洞天隱,笑指梅花萬戶開

款:松堂隱老人

印:臨濟正宗(朱文) 隆琦(朱文) 隱元之印(白文)

10)、春風和氣臨家國,赤終全彰報主恩。夢眼豁開昭日月,法聲彌布永長存。

壬子孟冬日(1672

款:黃檗隱元老僧書示

印:临济正宗(朱文)、隆琦(朱文)、隐元之印(白文)

11)、达摩祖师画像 题赞:

迢迢萬里航海而來,梁王一投實出兩腮。道個不識人天矣,

 

若非斷臂通消息,爭得于今五葉開。

款:黃檗隱元謹題

印:临济正宗(朱文)、隆琦(朱文)、隐元之印(白文)

12)、性空(大字)

       款:隐元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隆琦之印(朱文)、隐元(白文)

13)、無事漚花奚足憑,返觀固有本天真。靈明皎潔大圓鏡,灴澈元無半點塵。

壬子夏日(1672

款:八十一翁隱元書

印:临济正宗(朱文)隆琦(朱文) 隱元之印(白文)

14)、性節畫布袋和尚 隱元禪師題讚

游戏人间常快乐,无妄兜率好风光。

癸丑春(1673)滅

款:黄檗隐元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隆琦(朱文)隐元之印(白文)性節(白文)

15)、赵州因正道无

款:黄檗隐元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隆琦之印(朱文) 隐元(白文)

16)、西来真妙旨

款:黄檗隐元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 隆琦之印(朱文) 隐元(白文)

3、隐元隆琦禅师与木庵性瑫禅师合作

   詠梅:素性天然洁,临霜志愈贞。破颜微冷笑,十里浄无尘

款:黄檗隐元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  隆琦(朱文)   隐元之印(白文)

茑松林外小楼台,登眺夕阳万境开。远近溪山呈祖意,令人顿觉脱凡胎。

戊申冬(1668

款:黄檗木庵书。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4、木庵性瑫禅师(黄檗宗第二世):

1)、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礙白云飞

戊午之冬(1678

款:黄檗木庵老僧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 木庵瑫印(白文) 正法永昌(朱文)

2)、质素水为名,竹风玉貌清。金口开白日,不□雪霜凌。

戊午春日,(1678

款:黄檗木庵老人戏笔。

印:临济(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白文)

3)、春色无高下

款:黄檗木庵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4)、庭前柏树子

款:临济正传三十三世黄檗木庵书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5)、心源似水湛然清,搅不浑兮澈底澄。饮者不从口里入,为霖为雨润枯荣。

:黄檗木庵老僧偈示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6)、秋风蘸玉浪,一苇渡沧溟。出头身半露,胡语得人惊。

款:黄檗紫云院木庵谨题。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7)、花

白云影里人无数,杜宇声中花正开。

款:黄檗木庵书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8)、倦来煮茗遣昏,不与赵州较论。茶盏陡然扑碎,方知生佛同门。

辛亥秋(1671

款:黄檗木庵书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9)、通身雪玉削昆仑,格外文明独个尊。四海人窥风下立,那知顶上有乾坤。

戊戌孟夏(1658

款:黄檗木庵书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10)、寿星题赞

     顶相凌云里,眼重世界小。人间与天上,福德无能肖。

款:黄檗木庵题。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款:重政笔

印:藤原(朱文)

11)、重游江月居值雨作

虚明深树里,爱此复相将。草屋烟花萃,江天雨线长。

主人贤且敏,野客直而良。云际虽笼兔,园深有异香。

款:黄檗木庵瑫书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12)、识取自性本来是佛,无生灭无净秽,但日用优游自在,一切无拘无执,清净快乐。他人非非是是,莫爱名莫作恼,则临命终时安闲而生胜妙乐土,切切记取。

款:黄檗木庵老僧书示

        苍广院道人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13)、香斋间宴处,道雅世稀齐。海阔烟波渺,楼高燕雀低。

帘栊清且洁,园沼翠还速。欲叩禅那事,秋黄花隔溪。

己酉秋,(1669

款:黄檗木庵山僧偈示。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14)、打破琉璃壳

款:黄檗木庵书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15)、径山费老和尚垂语云:鹏搏峰与宴坐峰相交,且道说个什么。

象山着语云:无宾主句炽能谈。

款:临济三十三世,黄檗木庵瑫书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16)、嫩发柳眉三月中,细莺掷锦百花红。谁知孝义春光丽,那觉道怀旭日融。

海阔山遥忘倦意,身轻法重复瞻风。故乡消息读来快,多载心悬梦顿空。

甲寅季春福济侍(1674)慈岳贤徒来省都赋

为志悦

款:黄檗方丈木庵老僧书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17)、觀音像題讚

     千手掌中千眼开,神光澈照没边涯。纵横与夺全机用,津济河沙离黑霾。

款:黄檗木庵敬笔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18)、修

无作无为,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宗最,名之曰道

款:黄檗木庵老人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 木庵瑫印(白文) 正法永昌(朱文)

19)、无智无得是真得,大似空中断鸟迹。石火电光弄隐机,能横能纵方超格。

岁甲寅仲春越朔日(1674

款:黄檗木庵山僧偈示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20)、十万里来入大梁,萧公将谓别商量。因兹一蒂漂浮去,水涨长江千古香。

庚申春夹种月(1680

款:黄檗木庵老僧谨题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21)、风光无限好,祖意太分明。若会此中意,全机绝谓情。

款:黄檗木庵山僧书。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22)、竹外烹茶云入袖,松间倚杖鹤亲人。

岁次壬戌中秋(1682

款:黄檗木庵老人书。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23)、宽廓而过太虚,寂寥而含法界。人能了达心即是性,性即是佛,佛外无心无性,性外无佛无心,心性不二,无委无曲故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示。

□民部,□少辅,

款:黄檗木庵瑫山僧书。

印:正法用昌(朱文)木庵瑫印(白文)

24)、霞

疏散崖间接紫霞

款:黄檗木庵书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25)、参禅别无方便,特要脚跟下牢固,看个辛字脚,罗沙石上种油麻,心心无间,忽于穿衣吃饭处廓然顿明。既明应须除去悟迹,始能解脱。

款:黄檗木庵山僧书示。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26)、渔舟载月邈烟波,樵子担柴去薜萝。宁作渔樵闲隐逸,谩将心法付蹉跎。

岁癸丑春王,(1673

款:黄檗木庵山僧书。

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27)、題讚:手中一卷无字皆字,颠倒读来是甚言句。

款:黄檗木庵题

印:方外學士(白文)木庵(朱文)釋戒瑫印(白文)

28)、溪东一里许,岸筑小烟城。永夜敷莲漏,六时愁磬鸣。

定中僧未起,枕上梦难成,唯有白云静,无心着色声。

款:乙未中秋后,黄檗木庵书。(1655

钤印:方外学士(白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29)、亭

前亭后竹猗猗,君子风高只在兹。满月诗书文彩露,拟心欲读又着地。

款:甲辰秋,(1664)黄檗木庵书。

钤印:方外學士(白文)木庵(朱文)釋戒瑫印(白文)

30)珠

渊而川媚。

款:黄檗木庵书。

钤印:临济正宗(朱文)、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

31)、狩野方信画鐘馗題讚:

烈焰通红铁一团,势难凑泊迫人寒。廓然坐断圣凡路,壁立千寻孰敢班。

壬戌孟冬(1682)黄檗木庵老人。

钤印:方外學士(白文)木庵氏(朱文)釋戒瑫印(白文)

32)、觀音像題讚

     碧岩抱膝看潮音,不以耳闻将眼寻。眼里闻声闻遍澈,闻忘忘尽行圆深。

款:庚戌孟夏(1670)黄檗木庵谨题。

钤印:方外学士(白文) 木庵氏(朱文)释戒瑫印(白文)

33)、情知望帝是前生,春尽江南忆锦城。到处青山山有树,如何偏起故乡情。

     款:黄檗木庵書

钤印:临济正宗(朱文) 木庵氏(朱文)释戒瑫印(白文)

34)、縱橫不是塵

款:黃檗木庵書

钤印:方外学士(白) 木庵氏(朱文)释戒瑫印(白)

35)、無

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款:已未姑說月(1679)黃檗木庵書

钤印:方外学士(白) 木庵氏(朱文)释戒瑫印(白)

36)、入畏多年口不開,今朝遠省孝難該。真參實究離文字,蓋勝二支蓋代才。

款:乙卯夏(1675)黃檗木庵老僧偈示

钤印:方外学士(白) 释戒瑫印(白)木庵氏(朱文)

5、木庵禪師與即非禪師合作

1)、野花红白映水,冷香暗和溪流。兀坐憨眠石上,不知是马是牛。

款:黄檗木庵书

印:方外学士(白) 释戒瑫印(白)木庵氏(朱文)

片石谿邊 隱几松陰,宛坐茅堂 一笑清風。兩袖何如,殿閣微涼

款:夏日,黄檗即非书。

印:临济三十三世(白文)即非(朱文) 如一之印(白文)

2)、山点湖光练影长,荷开风过水生香。回观澄碧清涟上,疑在濂溪周子乡。

款:象山木庵书。

印:方外学士(白)木庵氏(朱文) 释戒瑫印(白)

雪毬燈

白玉難比其潔,琉璃莫喻其光。表裏玲瓏洞徹,清輝圓照無方。

款:圣寿即非书。

印:临济三十三世(白文)如一之印(白文)即非(朱文)

3)、即非画头陀和尚补衣服,木庵题赞

     闲拈一卷经,开启字不识。无尾亦无头,只因纸上白。

款:辛亥冬,黄檗木庵山僧题。

印:方外学士(白)木庵(朱文)释戒瑫印(白文)

款:寿山即非笔

印:头陀(朱文)

4)、眼光爍破人肝膽,掛起崚嶒鐵面皮。萬事一公都了辦,驚天動地丈夫兒。

款:庚子梦夏朔日 黄檗木庵书

印:方外学士(白)木庵氏(朱文) 释戒瑫印(白)

任他说得天花坠 何曾梦见祖师禅

款:示乡僧之句 山僧即非书

印:即非之印(朱文) 即非道人(白文)

6、即非如一禅师

1)、点星影落青天暗,孤月光中禅味长。

款:寿山即非书。

印:临济三十三世(白文)即非(朱文)如一之印(白文)

2)、花鸟画题赞

     山禽缩项枝头立,春到乾坤自在飞。

款:仲春 寿子即非并题

印:即非道人(白文)如一之印(白文)

3)、古檗林中懒种杉,只缘针芥在狮岩。数行附寄开中主,雁字云笺不拜函。

款:送僧参狮岩兼寄法兄 黄檗即非书于竹窗

印:临济三十三世(白文)如一之印(白文)即非(朱文)

4)、宗门下事,如擎石火闪电光,指南作北,换斗移星,无你凑泊处,无你摸索处,

正当恁底时,如何是安身立命处。望前

款:即非山僧书示

印:临济三十三世(白文)即非(朱文)如一之印(白文)

5)、浪走草鞋穿,長挨布袋眠

款:黄檗即非书

印:即非(朱文)如一之印(白文)

6)、香色堆头隐逸翁,懒披金铠战秋风。甘心日夕对君子,不觉霜花扑面红。

款:竹林精舍咏红白菊之二 黄檗即非书

印:临济三十三世(白文)即非(朱文)如一之印(白文)

7)、渡海天神像题赞

     幅中白衣惟衔五邻,盖九州以青眼而其气如神。藻万物以妙语而应手生春。作入世之出世,真千古之圣人。

款:黄檗即非题

印:临济正宗(白文)如一之印(白文)即非(朱文)

8)、我欲忘尘世,世却不我忘。寂喧无二致,大地一禅床。

山自留人好,溪为送客忙。栖息何以答,一炷石楼香。

款:退闲崇福偶成一偈,广寿即非草

印:临济正宗(白文)即非(朱文)如一之印(白文)

9)、了无清梦落人间,赢得浮生一世闲。不觉天风来欄外,一池秋水动寒山。

款:秋日题眺寒山 寿山即非书于福林。

印:临济正宗(白文)即非(朱文)如一之印(白文)

10)、廿年清梦结林丘,晚泊难禁继日游。月蘸平湖空是水,山鸣落叶夜为秋。

台如展掌千人坐,石解哀音半偈酌。远祖一灯长在望,平孙何幸覿嶶猷

款:虎丘夜眺之一 寿山即非头陀书于雪轩

印:临济正宗(白文)即非(朱文)如一之印(白文)

11)、观音画像题赞

     观无观所,兀坐蒲团。三十二应,月蘸秋潭。

款:黄檗山沙门即非合十题。

钤印:三捄堂(白文)、即非道人(白文)、如一之印(朱文)

12)、道契常親跡似乖,曉鐘聽罷立山厓。秋雲片片玄沙紙,為托歸鳴寫寄懷

款:懷友詩之二  即非書

印:濟三十三世(白文)即非(朱文) 如一之印(白文)

13)、观音画像题赞

     得大自在證真圓通無剎不現如等邊春

款:仲春 黃檗沙門即非頭陀畫

印:三捄堂(白文)即非道人(白文)如一之印(朱文)

14)、三等接人喧海宇,一茶驗客播叢林。高山流水深深處,不是子期誰賞音。

款:趙州問新到曾到否曰到云喫茶去 臨濟三十三世 黃檗即非書

印:臨濟正宗(白文)如一之印(白文) 即非(朱文)

7、慧林性机禅师(黄檗宗第三世)

1)、途中拾得未是家宝,秃帚一挥顿空烦恼。

款:佛日慧林题

印:临济三十三世(朱文)慧林(朱文) 性机之印(白文)

2)、秀信笔 人物画赞

    不罗龙凤,只摝蚬蝦。江风岸月,妙用生涯。

款:佛日慧林敬题

印:临济三十三世(朱文)慧林(朱文) 性机之印(白文)

3)、香

何處碧桃謝滿溪流水香

款:辛亥仲冬(1671)佛日慧林手書

印:临济三十三世(朱文)慧林(朱文) 性机之印(白文)

4)、隨緣卓

邀天福乘興,揮毫擲地聲。

款:佛日慧林

印:临济三十三世(朱文)慧林(朱文) 性机之印(白文)

5)、四七二三何所传,分明佛祖是生宽。拈来明明无多子,愁破区区在一吴。

犹自将心求悟解,不须特地觅根源。昼明夜暗寻常事,屋角风轮语更繁。

款:黄檗独知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性机之印(白文)独知(朱文)

8、独湛性莹禅师(黄檗宗第四世)

1)、晚秋有客访枯禅,清临温和合本然。心内精明名法匠,世百出世具玄玄。

款:丁未冬日,(1667)临济三十三世初山,独湛山僧书示。

印:临济正宗(朱文)宝林中人(白文)性莹之印(朱文)

2)、观音画像题赞

崖头踞坐露真机,万法融通正此时。今性反观唯慎独,善才非如待参随。

款:乙巳九月二十七日(1665黄檗沙门独湛题

钤印 獨湛(白文)  黄檗四代(朱文)  卓峰(朱文)临济正传三十三世(朱文)

3)、结果自然成

款:独湛

印:临济正宗(朱文)独湛(朱文)初山主人(白文)

9、高泉性潡禅师(黄檗宗第五世)

1)、元禄三年1690岁在上辛,敦牂林钟月榖旦寄祝。法王梅公和尚半百初度,并正。海西有名脑三韩王子,后生未志弗。凡自幼离尘垢好学,旦灵聪常思容二酉。一旦,慧业成时流仰如斗。君志不在斯,应把微尘剖。系尔见真经,始识君高手。自此遇知音,长为棒子吼。而今年五旬,双鬓犹春柳。权把蚤娄山,为祝人间寿。

款:佛国愚兄潡高泉和南草。

印:临济正宗(朱文)一字高泉(朱文)性潡之印(白文)

2)、暮春雨中,过冈田式部居士宅,听斋藤检校弹琵琶,其声古雅,越偏真海上独步也。诗以美之。

春风春雨坐虚堂,宝鸭烟消又影长。一曲琵琶弹未已,半窗松韵起新凉。

款:佛国高泉山叟

印:临济正宗(朱文)一字高泉(朱文)性潡之印(白文)

3)、结果自然成

款:法苑高泉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一字高泉(朱文)性潡之印(白文)

4)、无瑕兄血书

千佛明经慰此奉赠惠永和正

道人苦行岂辞难,写遍法名血不干。一字一行光灿灿,三千三劫佛团团。

红如菡萏花初绽,艳似珊瑚树正丹。有问出身何处是,毫头枯根与渠看。

款:弟性潡和南拜

印:临济第三十三世(朱文)性潡之印(白文) 一字高泉(朱文)

5)、心无系累面常春,风闹蓝游戏,忘却天宫。

款:元禄六年春(1693)黄檗高泉敬题。

印:临济正宗(朱文)高泉(朱文)释性潡印(白文)

6)、

摧破乾坤共一家。

款:黄檗高泉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一字高泉(朱文)性潡之印(白文)

7)、

澄潭不许苍龙蟠。

款:佛国高泉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一字高泉(朱文)性潡之印(白文)

8)、茶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款:法苑高泉头陀书

印:临济第三十三世(朱文)一字高泉(朱文)性潡之印(白文)

9)、京兆智光信女尝蓄林丘寺,光子内亲王所造。末香观世音菩萨圣像请开光为说偈曰:万杵捣香尘,自成大士身。慈光才点出,均照没边春。

款:元禄冬十一月,(1688-1703)佛国高泉潡手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一字高泉(朱文)性潡之印(白文)

10)、野僧忆昔曾居奧,往往同尝赵老茶。一别计今二八载,岂期步辇到京华。

款:右喜奥州 佛国高泉

印:临济正宗(朱文)一字高泉(朱文)性潡之印(白文)

11)、观音菩萨像题赞

     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忽然觑破无固无必。

款:佛国高泉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高泉(白文)性潡之印(朱文)

12)、「达摩画赞」黄檗高泉与黄檗卓峰师徒合作

一行行到十萬裏,一坐坐來八九年。空賺神光禮三拜,有何殘體弁伊傳。

    款:黄檗高泉拜题

钤印 :未空文字(朱文)僧潡(朱文)高泉(白文) 僧桌峰字(朱文)

13)、瑞

贤逢鸑鷟呈嘉瑞。

款:己未秋(1739)佛国高泉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性敦之印(白文)、一字高泉(朱文)

14)、布袋和尚题赞

    布囊藤杖到處遊,行且喜,今日天下昇平

款:戊午秋 1738)黃檗高泉謹題

印:临济正宗(朱文)僧潡(朱文)高泉氏(白文)

15)、顶相题赞

    元祿六年歲次癸酉(1693

無射月,法林開,重喝禪。和尚六襄,大隨情松。一笑。

扶步航海稱高足,克怒先終堪當祿。年至杖鄉志不襄,功存籌室人聞報。

禪似海天州中泉,道肯稜稜霜後竹。且喜今朝,然壽逾滿林,兩兩水申,

三祝

款:黃檗愚兄敦 高泉和南草

印:佛國主人(白文)

16)、正明法雲廣智,三上座,勸余開法語,甚力,余惑其誠,作此以謝故,僧請法到汾陽,遂使六人成大器,如今三子造天王,勸我出頭休退避,余慚道不類,汾陽談法徒勞,無善和謝,子殷勤語,形形姑待風雲。時節至

款:佛國潡山僧草

印:一字高泉(朱文) 性潡之印(白文)

17)、达摩祖师画像题赞

眼養十虚,胸羅大地,直指人心,扫空文字。

款:佛国高泉潡敬作

印:元松句(朱文)僧潡(朱文)高泉(白文)

18)、福海度無涯

款:佛国高泉

印:临济正宗(朱文)一字高泉(朱文)性潡之印(白文)

19)、梅花图题赞

不是華光三昧力,手中自作一般春。

款:曇華道人戲筆 並題

印:临济正宗(朱文)性潡(白文)高泉(白文)

10、千呆性侒禅师(黄檗宗第六世)

1)、仙人图题赞

当头示一默

款:千呆书

印:正法眼(朱文)性侒昙瑞(朱文)别字千獃(白文)

款:若临图 印:松荫(朱文)

2)、夫贫富贵贱,悉是谁业得失,有无皆由昔行。

所以云:断知过去因,当观现在果。断知未来果,当观现在因。

遂引譬喻:从昔有母子三人,常作三事。一作大船,置于河中,以渡百姓。二于都市,造立好井,以供万民。三于四门,各作圚厕,给人便利。缘是功德俱生,天之受福自然,下生人中,富贵长寿。所生之处不从三途设此微福,当获果报巍巍无量。何况都捨净财,赈济五千余人饥困。其功其德,当胜前百千万倍者矣。复说偈以增其诚信云:今结此善缘,百劫而不朽。善因招善果,永福子孙茂。

款:圣寿径山沙门千呆侒书示。

印:临济正宗(朱文)性侒之印(白文)昙瑞氏(朱文)

3)、二祖慧可画像题赞

    提起七宝刀,斩断无明臂。觅心不可得,处处堪游戏。

款:辛未春抄 圣寿千獃敬题。

钤印:临济正宗(朱文)性侒昙瑞(朱文)、别字千獃(白文)

4)、空

海门空阔才施网,霹雳一轰天地开。

款:己卯春杪中浣,黄檗千呆老人书。

钤印:临济正宗(朱文)、性侒昙瑞(白文)、别字千獃(朱文)

5)、雲外千峰秀

款:黃檗千呆書

6)、一人道不落,一人道不昧。夜来一阵狂风生,浪打石头如粉碎。

古德颂时

款:戊寅春梦(1698) 下浣

临济三十四世黄檗沙门千呆书

11、悦山道宗禅师(黄檗宗第七世)

1)、青帝令行大块中,灯花璨发晓天红。根蟠叠嶂松添寿,光映重门日丽东。尧运揭开成至治,民心感化自浑融。须弥座上称三祝,一线春回万国风。

款:丁未岁旦作(1787

黄檗悦山草

印:清凉室(朱文)释定珠印(白文)悦山氏(朱文)

2)、福海绕寿山

款:南岳悦山书

印:临济正宗(朱文)道宗之印(白文)悦山(朱文)

3)、福德从心现

款:黄檗悦山书

印:临济正宗(白文)悦山(朱文)道宗之印(白文)

4)、涧水湛如蓝

款:黄檗悦山老人书

印:临济正宗(白文)悦山(朱文)道宗之印(白文)

5)、水

有水皆含月,无山不带云。

款:乙亥夏,(1767

南岳悦山书

印:临济正宗(白文)悦山(朱文)道宗之印(白文)

6)、仙人画像题赞

    手中执葫芦,脚下乘白云。悠游上天去,何处不称尊。

款:丙戌孟冬吉旦,(1766)

黄檗悦山宗敬题。

印:正法眼藏(朱文)悦山(朱文)道宗之印(白文)

款:长麻吕笔

印:雪俊(白文)

7)、龙起一潭冰,应飞千尺雪

款:黄檗悦山书

印:临济正宗(白文)悦山(朱文)道宗之印(白文)

8)、涧水湛如蓝

款:黄檗悦山书。

钤印: 临济正宗(白) 悦山(朱)道宗之印(白)

9)、退辞王事得清闲,添个闲人天地闲。二六时中休错过,直须捋透祖师关。

款:偈赠德岩居士隐居,南岳悦山书。

钤印:临济正宗(朱文)、悦山(朱文)、道宗之印(白文)

10)、花开万国春

款:支那八十翁悦山书

印:临济正宗三十四世(白文)悦山(朱文) 道宗之印(白文)

11)、花开万国春

款:支那八十翁悦山书

印:临济正宗三十四世(白文)悦山(朱文) 道宗之印(白文)

12)、觉林花正开

款:慈福悦山书

印:临济正宗(白文)悦山(朱文)道宗之印(白文)

13)、福

如東海壽如山,道德汪洋出世間。

款:黃檗悅山

印:临济正宗(白文)悦山(朱文)道宗之印(白文)

14)、峰頂萬年松

款:黃檗悅山书

印:临济正宗(白文)悦山(朱文)道宗之印(白文)

15)、地藏菩薩開眼乃云:

稽首大願王,幽冥中教主。慈心度眾生,共證菩提路。

款:已亥孟夏吉旦(1779)

南岳悅山宗敬書

印:临济正宗(白文)悦山(朱文)道宗之印(白文)

16)、塵勞坐斷七春秋,有子出家道行修。供佛飯僧特報本,承茲勝事樂優游。

款:癸末年七月二十一日(1823)

素岳徒子屬

故考宗春信士設齋

偈以薦之

南岳悅山老僧書

印:临济正宗(白文)悦山(朱文)道宗之印(白文)

12、杲堂元昶禅师(黄檗宗第十二世)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款:黄檗杲堂拜書

钤印 元昶(朱) 杲堂之印(白)东明方支(朱)    

13、竺庵浄印禅师(黄檗宗第十三世)

1)、花鸟画题赞

一捏嬌姿無限好,不須開口笑東風。

款:竺庵叟

印:竺庵之印(白文)浄印(朱文)

2)人物画题赞

骑驴何处去寻芳,诗思沉吟路欲忘。眼前有景具堪道,遍界从来不覆藏。

款:黄檗竺庵

款:雪溪笔

印:雪溪(白文)

14、大鹏正鲲禅师(黄檗宗第十五十八世)

1)、九萬里鹏才展翼,一千年鹤便翺翔。

    款:癸未季春 再住黄檗大鹏書

钤印:大鹏之印() 释氏正鲲()

2)、寿算等椿松

款:黄檗大鹏觚书

印:大鹏(朱文)正鲲(白文)

15伯珣照皓禅师(黄檗宗第廿世)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喜。

款:黄檗伯珣

16、大成照汉禅师(黄檗宗第廿一世)

1)、花鸟画兰竹题赞

筆下無根草,能開智慧花。

款:黃檗大成自題

2)、今古樂堯風

款:黃檗大成书

印:释大成印(白文)

3)、壺中日月長

款:黃檗大成

印:黄檗   大成(朱文)

17、大眉性善禅师

定慧相合,合而後明,照彼万物。物无遁形,如大圆镜,有应无情。

款:壬寅重阳前书于西来亭

黄檗大眉书

印:黄檗正宗(朱文)支那一衲(朱文)大眉(白文)

18、道本寂传禅师

1)、嶣遂五斗方卑然,高证雄辩惊四遥。

款:小比叡山主道本

印:溪(白文)应寿(朱文)

2)、信行直如弦

款:道本

印:无空过(朱文)东山大耳(朱文)应寿之印(白文)

3)、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

款:道本

印:瑜伽教宗(白文)应寿(朱文)道本之印(白文)溪(白文)

4)、龟祝万岁游

款:大護八十四翁道本

印:乐庵(朱文)宪寿之印(白文)

5)、家和福自生

款:仁和寺宫直院家大護八十七道本

印:    长生富贵(白文)

6)、今歲猶逢大有年

款:道本

印:  道本寂传(白文)

7)、金毘罗大权现

款:大護八十二翁道本

印:乐庵(朱文)宪寿之印(白文)

19、道者超元禅师

  天下之人皆伴虎,执离未免尽遭伤。不知他得何三昧,解把其身作道场。

款:赞伏虎禅师是何意旨,南山道者元。

钤印:曇花顯珠(白文)超元之印(白文)、道者书(朱文)

20、独吼性狮禅师

1)、梅花扑鼻香

款:黄檗独吼书

印:临济正宗 (朱文)性狮(白文)  独吼(朱文)

2)、峰顶万年松

    款:黄檗独吼道人书

    印:志一印(白文)独吼(朱文)

21、独立性易禅师

1)、年来七十罢耕柴,就暖支羸强下床。满目儿孙身外事,闲梳白发向斜阳。

款:天闲独立书

印:遗世独立(白文)天外一闲人(朱文)

 2)、团瓢壁立道人家

款:天闲老野独立书

印:遗世独立(白文)天外一闲人(朱文)

22、南源性派禅师

1)、道契尘尘皆妙境,情忘处处是安流。

款:黄檗南源书。

钤印:三三潭六六峰(朱文)、性派之印(朱文)、释氏南源(白文)

2)、

天高群象正,海闊百川潮。

款:聽春日 華藏南源書

钤印:三三潭六六峰(朱文)、性派之印(朱文)、释南源氏(白文)

3)、布袋和尚画像题赞

    人間遊戲何時已,忘卻龍華內苑春

款:端月望日 黃檗南源題

印:性派之印(白文)南源(朱文)無相居(白文)  三昧(白文)

4)、普贤菩萨画像题赞

心寂云宗,愿海云祖。一毛孔内,广舍刹土。京王行处落花红,玉卷展开如点雨。

款:华藏南源派拜题

印:性派之印(朱文)释南源氏(白文)

(三)、黄檗墨迹的内禅与外书

黄檗墨迹的产生不是为书法艺术的创作而作,都是为了弘法表信而书写,这与书法艺术有所不同。因此,所书写的内容都是禅语公案、佛门偈语。禅师们把佛言禅语书写於纸上,送给弟子们。凡夫需要以事通理,借字悟宗。另外,禅师们的墨迹赐给弟子们有表信的作用,意味着得到真传。此点在黄檗墨迹中尤为突出,往往在墨迹上盖上“临济正宗”,强调自家是真传。

    费隐通容禅师作为日本黄檗宗开创者隐元隆琦禅师的师父,因此,费隐通容禅师的墨迹尤为重要。从墨迹的保存上看,时至今日,费隐通容禅师的墨迹完美如初,还保存当时的装裱面貌。可以看出墨迹在这四百年里传承的过程中,日本人对于在费隐通容禅师的墨迹是十分珍惜,犹如被视为圣物一样供养着。

    费隐通容禅师为福建省福清县人,自明崇祯六年(1633)从密云圆悟禅师继承万福寺住持之法席,至崇祯十年(1637)传位与隐元隆琦禅师之后,历任温州永嘉法通寺、嘉兴海盐金栗山广慧寺、宁波天童山天童寺、上海松江超果寺、嘉兴福严寺、杭州余杭径山万寿寺、常熟维摩院、淮安永宁院等住持。最后,於清顺治十八年(1661),圆寂於嘉兴福严寺。从目前所发现的费隐通容禅师墨迹来看,其落款皆是“径山容”、“径山容人”、“径山容老僧”,应该是住持径山寺期间所写。费隐通容禅师是明绍武元年(1646)十月住持杭州径山万寿寺,至明永历九年(1655)退席,共住持了九年时间。而隐元隆琦禅师是明永历八年(1654)东渡日本,是否是隐元隆琦禅师东渡之时带了大量的费隐通容禅师的墨迹呢?

纵观费隐通容禅师的墨迹内容,尽是禅法道机。如:“行遍天下见驴汉,草料谁知半点无。”“处处无踪迹,神通觅亦难。”。通过文字墨迹,告知世人破除我执,以达到明心见性。关于费隐通容禅师的书风,徐强博士指出有受到同时代的黄道周(1585-1646)的影响,以及关于费隐通容禅师墨迹伪作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隐元隆琦禅师(1592-163)是在明永历八年(1654)东渡日本,日本万治三年(1660)开创日本京都万福寺。在三年后,日本宽文四年(1664)九月传位与木庵性瑫禅师,自己隐退松隐堂,直到宽文十三年(1673)年43日圆寂。现今传世的墨迹几乎都是隐元隆琦禅师东渡日本后的作品。根据刘作胜博士的研究,在日本京都万福寺保存有四副隐元隆琦禅师东渡前的墨迹,分别为“与木庵法卷”、“法运东来”、“第一请启复书”、“列祖图序”关于墨迹的内容,刘作胜博士分为三大类:一师弟同门关系的墨迹,二寺制、行事公用上的墨迹,三艺文关系的墨迹。至于其书风的源流,有受到同时代的文征明、黄道周、张瑞图等人的影响。徐强博士认为是受到吴门书风和闽分的影响

木庵性瑫禅师(1611-1684),在明永历九年(1655)东渡日本,先继任日本长崎福济寺的住持,日本宽文四年(1664)继承隐元隆琦禅师的法席,担任日本京都万福寺的住持,至日本延宝八年(1680)传位与慧林性机,自己退隐山内紫云院。直到日本天和三年(1684)年一月廿日圆寂。

即非如一禅师(1616-1671),福建福清人,明永历十一年(1657)东渡日本,先继任长崎崇福寺,成为中兴之祖。日本宽文三年(1663)任京都万福寺首座。宽文五年(1665)开创了九州福聚寺,直到圆寂。

慧林性机禅师(1609-1681),福建福清人,清顺治六年(1649)於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师事隐元隆琦禅师,明永历八年随隐元隆琦禅师东渡日本,日本万治二年(1659)开创了池田市佛日寺,延宝八年经木庵性瑫禅师之推举继任京都万福寺住持,日本天和元年传位给独湛性莹禅师,自己隐退山内龙兴院,直到圆寂。

独湛性莹禅师(1628-1706),清顺治八年至福清黄檗山参隐元隆琦禅师,后跟随隐元隆琦禅师东渡,日本宽文四年(1664)至日本滨松开创了宝林寺,延宝元年(1673)至日本群马县开创了国瑞寺,日本天和元年回到京都接替慧林性机禅师,继任黄檗山住持。

高泉性潡禅师(1633-1695),福建福清人。13岁至福清黄檗山师事隐元禅师的弟子慧门如沛禅师。清顺治十八年(1661),隐元禅师七十大寿,高泉性潡禅师代替其师至日本给隐元禅师祝寿。日本宽文五年(1665),至福岛二松市担任甘露山法云寺住持。日本延宝三年(1675),至金泽开创献珠寺。延宝六年(1678),开创了京都伏见佛国寺。日本元禄五年(1692),受独湛性莹禅师的嘱托,继任京都万福寺住持。元禄八年(1695)十月,推荐千呆性侒禅师继任万福寺住持,十六日圆寂

千呆性侒禅师(1636-1705),福建长乐人。十七岁参雪峰崇圣寺即非如一禅师出家,明永历十一年随即非如一禅师东渡日本。日本宽文八年(1668),继任长崎崇福寺住持。日本元禄元年(1688),至鸟取县接任龙宝山兴禅寺住持。元禄八年(1695)回京都接任万福寺住持,直至日本宝永二年(1705)圆寂

悦山道宗禅师(1629-1709),福建泉州晋江县人。明永历五年(1651)腊月初八依弥陀岩近云法师出家,其后参亘信行弥禅师永历十一年(1654),东渡日本,参木庵性瑫禅师、隐元隆琦禅师。日本宝永二年(1705),继任京都万福寺,成为第七代住持

杲堂元昶禅师(1663-1733),浙江嘉兴石门县人。日本享保六年(1721)东渡日本长崎,拜见悦峰,成为其嗣法弟子,翌年九月接任兴福寺住持。享保八年(1723),被任命为京都黄檗寺第十二代住持。享保十八年(1733)六月二十八日在甘露堂圆寂,世寿七十一岁。嗣法弟子有竺庵浄印,著作有《黄檗第十二代杲堂元昶禅师语录》二卷

    竺庵浄印禅师(1699-1756),浙江湖州德清人。二十岁时於杭州灵隐寺,依谛晖法师出家。清雍正元年(1723),受杲堂元昶禅师之邀请,东渡日本。七月十五日到达长崎,九月十二日继承了兴福寺住持,并嗣法於杲堂元昶禅师。享保十八年,被任命为京都黄檗寺第十三代住持。元文四年(1739)十二月隐退海宝寺,宝历六年(1756)七月六日圆寂,世寿六十一岁。著有《黄檗竺庵禅师语录》二卷,《黄檗竺庵禅师杂稿》一卷

    大鹏正鲲禅师(1691-1774),福建泉州莆田人。十六岁依开元寺明心法师出家,清康熙六十年(1721),受长崎福济寺住持全岩法师之邀,东渡日本,成为全岩法师的嗣法弟子,享保九年(1724)继承福济寺住持之位,延享元年(1744)三月被任命为京都黄檗山万福寺第十五代住持,宽延元年(1748)於伏见开创保寿庵,十一月让位於百痴,隐退於保寿庵。宝历七年(1757)十二月再次被任命为京都万福寺第十八代住持。宝历十一年十月廿七日退隐保寿庵,安永三年十二月廿五日圆寂,世寿八十四岁。著有《黄檗第十五代大鹏和尚进山语录》一卷,《大鹏禅师竹林稿》一卷

   伯珣照皓禅师(1659-1776),福建延平尤溪县人。十二岁出家,受日本崇福寺道本寂传禅师之邀请,於日本享保七年(1722)正月七日抵达日本长崎。享保九年(1724)四月一日继任崇福寺住持,同十三年(1728)元旦继承了道本寂传禅师之法嗣。明和二年(1765)二月九日被任命为京都黄檗山万福寺第二十代住持。安永四年十二月廿七日退隐京都北山闲卧庵。翌年十二月廿三日圆寂於闲卧庵,世寿八十二岁

   大成照汉禅师(1709-1748),福建延平尤溪县人。享保七年与伯珣照皓禅师一起东渡日本,同十三年继承道本寂传之法嗣,安永四年(1775)七月,被任命为京都黄檗山万福寺第二十一代住持。天明四年二月十日圆寂於甘露堂,世寿七十六岁。成为京都黄檗山万福寺最后的一代住持。著有《间居七吟》一卷

   大眉性善禅师(1616-1673),福建泉州晋江县人。明崇祯五年(1632),於狮子岩依隐元隆琦禅师出家。跟随隐元隆琦禅师一起东渡日本弘法。於宽文十三年十月十八圆寂,世寿五十八岁。著有《东林大眉和尚梦语》一卷

   道本寂传禅师(1664-1731),福建福清人。从小出家,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受灵源法师之邀请,六月廿三日抵达长崎,接任崇福寺住持之位,并继承灵源法师之法嗣。享保十五年(1730)建万寿庵,翌年十二月廿六日圆寂於竹林院,世寿六十八岁。嗣法弟子有伯珣照汉等五人,著有《洛游草》一卷

     道者超元禅师(1602-1662),福建莆田人。依福建雪峰寺亘信行弥出家。亘信行弥为费隐通容禅师的弟子,是隐元隆琦禅师的师兄弟。日本庆安三年(1650),东渡日本,成为长崎崇福寺第三代住持。留日八年,於日本万治元年(1658)秋回国。康熙元年十一月廿六日在兴化国观寺圆寂,世寿六十一岁。著有《南山道者禅师语录》一卷,《道者禅师语录》一卷

   独吼性狮禅师(1624-1688),福建福州人。明崇祯九年(1636)於嘉福寺依云涧法师出家,崇祯十六年(1643)参隐元隆琦禅师。明永历八年,跟随隐元隆琦禅师一起东渡日本弘法。日本宽文十一年(1671)创建了汉松院。元禄元年(1688)十一月十六日圆寂,世寿六十五岁。隐元隆琦禅师创建京都万福寺,独吼性狮禅师担任监院等职务。著有《独吼禅师五云集》四卷

    独立性易禅师(1596-1672),浙江杭州仁和县人。明永历七年(1653),东渡日本,日本承应三年(1654)十二月,依隐元隆琦禅师出家,法名性易,号独立。宽文十二年(1672)十一月六日,圆寂於长崎就老庵,世寿七十七岁。独立性易禅师精通医术,擅长书法篆刻,能书草、隶、篆。著有《斯文大本》一卷,《一峰双詠》一卷,《西湖怀感三十韵》一卷,《就庵独语》三卷,《东矣吟》一卷,《痘诊治术传》一卷,《痘诊百死传》一卷,《痘科键口诀方论》一卷

    南源性派禅师(1631-1692),福建福清人。十五岁时,依黄檗山无浄禅师出家。明永历八年,随隐元隆琦禅师东渡日本。宽文十一年(1670),退隐黄檗山山内华藏院。元禄五年(1692)六月廿五日圆寂,世寿六十二岁。著有《天德南源禅师语录》《南源禅师芝林集》二十四卷,《南源禅师藏林集》六卷,《鉴古录》三十卷

   关于木庵性瑫禅师的墨迹风格,有受到董其昌、张瑞图的影响,即非如一禅师的墨迹则受到宋代米芾的影响,独立性易禅师的墨迹则受到明代王宠的影响

三、小结

      黄檗祖师们的墨迹产生,是黄檗诸祖们弘法利生接应信众的方便。把禅语写与纸上,展现出其禅法思想,示与世人,目的是为了众生能够通过墨迹体解大道,明心见性。因此,黄檗历代祖师都是善于墨迹丹青。禅师们的墨迹是宁静的,是超越世俗的书法的法度的界限,没有世俗艺术表现法的矫揉造作,是超尘脱俗之境界。黄檗墨迹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书法艺术魅力之所在。

时至今日,能够看到大量的黄檗祖师们的墨迹,是十分难得可贵。黄檗墨迹对于研究黄檗禅法思想,研究每位东渡者和未渡者的重要资料,我们应当更加重视。通过黄檗墨迹,可以看到祖师们修学境界、弘法历程、建寺安僧、艺术修养,文学造诣、社会交往等各个层面的思想和内容。

 

 

 

 

 

 

 

 

三、黄檗墨迹与煎茶道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