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水尾法皇的观音信仰
——对高泉性潡撰《太上法皇所蓄観音大士賛并序》的解读
重庆大学 杨庆庆
1.序
后水尾天皇(1596-1680),日本第108代天皇。讳政仁,后阳成天皇的第三皇子,母亲是女御中和门院藤原前子(关白近卫前久的第三女),日本庆长16(1611)年即位。在位期间,正值幕藩体制确立,“禁中并公家诸法度”的制定,紫衣事件等幕府对天皇制的压迫时期。日本宽永6(1629)年,后水尾天皇突然让位给皇女兴子内亲王,即明正天皇。日本庆安4(1651)年5月6日,58岁的后水尾法皇又突然在日本相国寺昕叔显晫的剃度下出家,道号圆净,法名道觉。法皇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就学习佛法,与天台宗僧,禅僧(五山僧、妙心寺僧、大德寺僧)有深厚的关系。法皇一生对佛教的信仰并不局限于某一宗派,与各宗派高僧大德多有交往。退位后的法皇对禅僧的皈依特别深厚,如一丝文守、龙溪性潜等。日本宽文3(1663)年5月23日,法皇通过龙溪向黄檗宗开祖隐元询问禅的要义,以此开始皈依黄檗禅。第二年,龙溪嗣法隐元。宽文7(1667)年11月7日,法皇嗣法龙溪,成为隐元的法孙,继承了黄檗宗的法脉。在龙溪、隐元相继迁化后,晚年的法皇深深皈依黄檗僧高泉性潡(1633-1695)。
高泉性潡,号昙华道人,俗姓林,福建福州福清人。自幼好佛。顺治18(1661)年4月1日,嗣法福清黄檗山隐元隆琦的弟子慧门如沛。日本宽文元(1661)年6月,因替慧门为隐元祝七十大寿,高泉东渡日本,并留在了日本。日本贞享5(1688)年正月21日,高泉成为黄檗宗第五代住持。高泉与日本皇室、公卿、将军、大名等都有交往,曾向后水尾法皇献《十牛颂》,给将军德川纲吉说禅法,一乘院真敬亲王嗣法高泉,加贺前田纲纪也皈依高泉。灵元上皇于日本宝永2(1705)年12月16日,赐大圆广慧国师号,日本享保12(1717)年10月1日,再赐佛智常照国师号。高泉被称作黄檗宗的“中兴之祖”。此外,高泉博学多才,长诗文,著述颇丰,如《扶桑禅林僧宝传》,《东国高僧传》,《东渡诸祖传》,《法苑略集》,《洗云集》等,并擅长书画。时有“诗南源,文高泉”之说,南源性派擅诗作,高泉长文章,都深得隐元推崇。
关于法皇与高泉的关系,中尾氏在《後水尾法皇と黄檗宗》中,以高泉的语录为中心,通过引用语录中记载的内容,以客观的立场,将法皇与高泉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法皇赐隐元“大光普照国师”号的公开,法皇的嗣法弟子晦翁的代付问题进行了重点论述。Baroni氏,吴氏都对高泉与法皇嗣法的代付问题进行了探讨。关于法皇的宗教信仰方面的研究,辻氏在(1953)“後水尾天皇の御信仰”一文中,考察了法皇对禅宗的皈依情况。其中,通过详实的史料,重点考察了法皇对一丝文守的皈依以及两人的交往。此外,也考察了法皇对泽庵宗彭,鹿苑寺的凤林承章,妙心寺的云居希膺、愚堂东寔,黄檗宗的龙溪性潜、隐元的皈依情况。高井氏在(2002)“黄檗山萬福寺における仏舎利供養について―「法皇忌」との関係から―”文中,考察了法皇的舍利信仰等问题。杨庆庆在(2021)“後水尾法皇と隠元―三平瑞木像をめぐって―”一文中,考察了法皇对隐元的三平祖师信仰的传承及其意义。
目前中日学界对法皇与黄檗僧的关系的研究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日本学界对法皇的研究,多集中在法皇的学艺方面,对法皇的宗教信仰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将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高泉性潡所撰《太上法皇所蓄観音大士賛并序》的解读,考察法皇的观音信仰的一面。
2. 关于《太上法皇所蓄観音大士賛并序》
《太上法皇所蓄観音大士賛并序》是高泉于日本延宝5(1677)年4月21日所撰的一篇关于法皇所持观音像的赞与序。
在《大圓廣慧国師紀年録》中的“(延宝)四年丙辰”条目中,有如下记录:“冬奉 旨登東山礼観音。製霊像賛”。这里的奉旨,是奉后水尾法皇之旨。东山指日本泉涌寺。灵像即高泉瞻礼的观音像。这里记录了高泉奉旨登泉涌寺瞻礼观音灵像,并撰观音像赞的经过。以下是高泉所撰观音像赞并序的原文。
太上法皇所蓄観音大士賛并序
寂音尊者曰:“秦越人之於医,望見知死生。老潘之於墨,摸索知精粗。盖不伝之妙,無地寄語黙也。歐陽文忠公曰:小字遺教経,雖不著書者之名,然非羲之莫能作也”。潡観 太上法皇所蓄観世音金像,雖不知造者之名,然非 空海大師莫能作也。以其威霊之著也。其像不越径寸,梵相畢備,昔忠臣景清公嘗事之。公屡為讎家所害,卒不能中,非観音之加被歟。伝至数百載,為水無瀬卿是空公所得,益顕霊応。公以忠愛故,進上 法皇以祝睿算。法皇常蔵之内宮。延宝四年冬,偶舞馬之変,宮中大小器物俱壊,独此像出於灰燼之中,不損一毫,法皇大喜,詔賜紫沙門天圭大徳諭其故,命蔵東山妙応殿。又念像小不便安奉,復造大像以蔵之。有旨賜潡瞻礼。潡欽惟法皇聖意,以此像威霊感応自古及今非一二数,必欲潡瞻礼者,以其難遭難遇,若優鉢羅華之出於世也。潡感聖恩難報,於是薫香再拜而献頌曰:我聞海師地位菩薩,応身東国,啓迪人天演法之餘,広造聖像,俾作礼者敬生,悟此像神霊匪人所測,苟非師造孰能為之。展転相伝八百餘禩,聖皇蓄之,厥霊如在,俄因劫焔百物俱毀,独此梵容儼然,不動如青蓮花出於火宅,如明月輪吐於雲煙,合宮堵観,歓呼愛慕又如嬰児見於慈母猗歟。大士悲心無盡,向火焔中作諸仏事,如令人天均悟自性。自性清浄等於虚空,劫火洞然,虚空何損,是故菩薩入火不焼。稽首大悲円通無礙。
延宝丁巳五年夏四月二十一日臨済正伝三十四世大明国沙門性潡高泉稽首敬書
该文是笔者对高泉所撰原文的原始资料进行解读、点校而成。2019年7月12日,笔者在日本名古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为撰写博士论文,曾赴泉涌寺进行实地调查。在得到泉涌寺以及塔头戒光寺的许可下,有幸从泉涌寺心照殿学艺员西谷功氏那里看到高泉所撰该文的真迹。该文收录在《三平山瑞木記并偈頌》中。
在《高泉禅师语录卷第十九》中也收录了这篇文章,但题目略有不同,语录中的题目是《太上法皇所蓄紫金观音赞并序》,并且没有记录撰写时间。从《大圓廣慧国師紀年録》的写法来看,容易让人理解为,在瞻礼观音像之后不久,高泉就写了赞。但从原始资料来看,该赞写于“延宝五年四月二十一日”。结合《大圓廣慧国師紀年録》的记载可知,高泉于日本延宝4(1676)年冬,奉法皇旨赴泉涌寺瞻礼观音像,于第二年的延宝5(1677)年4月21日写下该观音大士赞并序。下面就原始资料所记录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3. 《太上法皇所蓄観音大士賛并序》的内容
上述观音大士赞并序的主要内容是,法皇拥有一观世音金像,像虽小,但梵相完备,极具灵威。曾经为日本忠臣景清公所有。景清公屡次为仇家所害,但因观音加持,每次都逢凶化吉。数百年后,该观音像为水无濑是空公所得,后公献此像给法皇祝寿。法皇将其藏于内宫供养。日本延宝4(1676)年,宫中发生火灾,大小器物毁于大火,唯独此像不损一毫。法皇大喜,下诏赐紫沙门天圭大德晓谕其原因,并命天圭大德将该像供奉在东山泉涌寺的妙应殿中。因该像很小,不便供奉,便造一大像,藏于其中。法皇下旨赐高泉瞻礼该像。高泉念该像灵威感应非同寻常,能有机会瞻礼,实属殊胜因缘。为感谢法皇的圣恩,特献上偈颂一首。
下面将对文中涉及的相关人物、事件等进行详细分析考察,以明确法皇的观音信仰。
3.1“寂音尊者曰:‘秦越人之於医,望見知死生。老潘之於墨,摸索知精粗。盖不伝之妙,無地寄語黙也。歐陽文忠公曰:小字遺教経,雖不著書者之名,然非羲之莫能作也’。 潡観 太上法皇所蓄観世音金像,雖不知造者之名,然非 空海大師莫能作也”。
该文起始部分引自宋江西筠溪石门寺沙门释德洪觉范(1071-1128)著《石门文字禅》卷18中的《释迦出山画像赞并序》中的序言部分。寂音尊者即指北宋有名的诗僧惠洪,也称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江西宜丰人。秦越人指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公元前407-310)。老潘指宋元时代的墨匠潘谷。欧阳文忠公指北宋时代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诗人欧阳修(1007-1072)。惠洪道:扁鹊就医,一望便知生死。潘谷摸墨,一摸便知精粗。王羲之的字也是一看便知,无需留名。大师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已达到出神入化之境地。开篇高泉就借惠洪之语引出法皇的观世音像具有非凡之处。高泉推断此像出自日本真言宗开祖弘法大师空海(774-835)之手,弘法大师在日本具有极其崇高之地位。在后面的赞中,高泉也再次提及“我聞海師地位菩薩,応身東国,啓迪人天演法之餘,広造聖像,俾作礼者敬生,悟此像神霊匪人所測,苟非師造孰能為之”。高泉在其所著《东国高僧传 卷之二》中,曾写《高野弘法大师传》,对弘法大师极其尊崇,并留下很多崇敬赞美弘法大师的偈颂。由此可见,该像实非一般普通佛像。其极具灵威,非一般佛像所能企及。
3.2“其像不越径寸,梵相畢備,昔忠臣景清公嘗事之。公屡為讎家所害,卒不能中,非観音之加被歟。伝至数百載,為水無瀬卿是空公所得,益顕霊応。公以忠愛故,進上 法皇以祝睿算。法皇常蔵之内宮。”
文中提及的“忠臣景清公”是指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末期至镰仓时代(1185-1333)初期的武士。侍奉平家并参与征战,之后平家败落,逃离京城,一般称其为平景清。但景清其实是藤原秀乡的后裔,属于伊势藤原氏(伊藤氏),故又称伊藤景清。通称上总七郎(因为是上总介忠清的第七个儿子)。曾担任信浓守(1180年),兵卫尉。以勇猛闻名,被昵称为“恶七兵卫”。
从镰仓时代的军记物语,室町时代(1336-1573)的谣曲、舞本,到江户时代(1603-1867)的净瑠璃、歌舞伎,景清都被当做英雄人物,其故事世世代代被传颂,受到大众的喜爱。如,谣曲《大佛供养》《景清》,在贵族,武家中流行的能、幸若舞《景清》,舞之本《景清》,近松巢林子,古净瑠璃《景清》(宽文10年,1670正本),近松门左卫门,新净瑠璃《出世景清》(贞享2年,1686)等。
近松门左卫门是江户时代首屈一指的剧作家,近松在关于景清的谣曲、舞曲、古净瑠璃等的基础之上,改编而成新净瑠璃《出世景清》,是近松第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剧。下面具体介绍《出世景清》中平家灭亡后,余党恶七兵卫景清的故事。
源平之战,源家胜后,源赖朝开创镰仓幕府。然平家余党恶七兵卫景清伺机暗杀源赖朝。景清投奔素相识热田神宫大宫司,深藏匿迹等待时机。大宫司将女儿小野姬许配与景清。一日,景清欲袭击赖朝重臣,但被识破。景清远逃京都,来到与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妓女阿古屋家里。阿古屋的哥哥伊庭十藏为幕府的悬赏,劝说阿古屋告发景清。阿古屋刚开始极力反对,但看了小野姬写给景清的书信后,阿古屋因嫉妒而满腔怨恨,容许了哥哥的告发。虽被告发,景清还是逃过一难。为解救因自己而被抓捕的大宫司和小野姬,景清主动投案,锒铛入狱。后悔不已的阿古屋前来探望景清,但景清却不肯原谅她。悲愤至极的阿古屋杀死两个儿子,并自刎。见此惨状,景清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此时,十藏领赏归来,见状责骂景清,景清被激怒,冲出牢门,打死十藏。为不连累大宫司和小野姬,景清又回到牢房。赖朝下令砍掉景清的头。结果,示众的是观音的头,景清被自己一直信奉的清水寺观音所救。赖朝深以为奇,释放了景清,还给予领地。景清虽感激涕零,后悔自己所造的业。但一见到赖朝,景清还是按耐不住为平家报仇的杀机。为不让自己的复仇心再起,景清挖去双目献给赖朝,远赴领地。
事实上,关于景清这一人物的真实可靠的史料却很少。《吾妻镜》等史书中都没有他的名字。在十二卷本的《平家物语》中,除了有在八岛合战时,一把拉下敌方的盔下护颈的描写以外,其他都是随着平家众多武士的名字一起出现。《源平盛衰记》中,也只在个别战场中描写过其勇猛。总之,在这些物语中的景清并不是一个在战场上非常突出,活跃的武将。
与景清生前的平凡相比,后人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充满波澜壮阔人生的悲剧英雄。日本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关于景清的传说。除《出世景清》中的内容外,还有景清用灵剑“痣丸”施行“雾之法”的咒术;景清挖掉自己的双眼,成为一名盲人琵琶师,传讲平家物语;与另一女儿人丸姬再相聚等传说。这些传说很多不符合史实,都是将众多人物的故事,集中到景清身上,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景清的故事还与日本的民间信仰紧密结合。尤其观音信仰,还有药师信仰、地藏信仰,与灵剑、盲人、水灵等结合的也比较多。
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藏有一份明治以前的资料,名《京都清水寺竹林院:景清守本尊観世音縁起》,出版者与出版年月不详。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的数据库公开了该资料。这份资料详细叙述了护持景清的观音像的缘起和景清的观音信仰,这是《出世景清》中未曾提及的。清水寺是京都最大的观音灵场。
该文起始部分就指出这是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像,是长一寸一分的黄金佛。像的背后是景清亲自雕刻的“景清”二字。
景清本是源氏家族的支派相别三保谷住人相卿太郎国久的嫡子。母亲是平家上总忠清的妹妹。母亲婚后因一直没有怀上孩子而忧愁,于是向观世音菩萨祷告。某夜,母亲梦见观世音菩萨赐给自己一宝线。很快母亲怀孕并诞下景清。孩子聪明勇猛异于常人。起乳名一虎。又某夜,母子做了同一梦。梦中,一虎在河边垂钓,得一鱼。这鱼突然向一虎飞来,准备加害之际,千手观音显现,威仪俨然斥退该鱼。观世音告知,这是一虎宿世的缘。观世音又告知:一虎的出生是应母亲之愿,出生后,观世音如影守护。刚才的毒鱼是你的怨敌。如果一直诵持此妙文,可免除诸多危难。完毕,授两句妙文。到此梦醒。妙文的内容是“南無頂上佛面除疫病 南無㝡上佛面願満足”。景清后将梦中所感观世音用黄金铸像,随身携带,成为一生的守护。
后面的内容,娶尾张热田的大宫司的女儿为妻。与京都一妓女关系深厚,为平家报仇等内容与《出世景清》相似,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如景清因误杀伯父,被冠“恶”字,世称“恶七兵卫景清”。
景清挖去双眼,出狱后谒见源赖朝,说我出生源家,又继承平家家系。从今往后,就如我这双眼,源平恩怨都抛去,再无怨害之心。如今,我将退居远地,远走他乡度过一生。源赖朝感动不已,安排景清去日向国宫崎郡下水方乡。景清在此地安静地供养观音。常念诵梦中观音授予的妙文。因着观音的神力,眼睛恢复如前。东山的赤盐女奔赴日向见景清。景清对赤盐女说,我如今与娑婆世界的缘分将尽,我将护持我一生的观世音交与你。此尊像的背后刻有景清二字,但这不是为了传扬我的名。以前,在梦中领受观世音的妙文,虔信持诵。因此妙文赐予的恩惠,双眼复明,几度在战场上,免去流矢利刃之灾。为向末世充满疑惑的众生知道观世音的誓约是确信的,你赶紧回京,安置此观世音,写下妙文,与之结缘。如此,避灾难于千里之外,命运大开,诸愿满足。建保2(1214)年8月15日景清悠然去世。赤盐女谨守遗言,忍泪埋葬了景清。于音羽山麓(清水寺所在地-笔者注)建草庵,安置此观世音。
以上围绕景清的故事和景清的观音信仰进行了考察。八百多年后,此观音像传至水无濑是空公手中,是空公后又献给了法皇。是空是水无濑氏成(1571-1644)出家后的法名。权中纳言兼成之子。宽永3(1626)年,成为权中纳言,宽永19(1642)年11月22日出家,时年72岁。长于和歌。法皇得此观音像之后,将其供奉于宫中。
3.3“延宝四年冬,偶舞馬之変,宮中大小器物俱壊,独此像出於灰燼之中,不損一毫,法皇大喜,詔賜紫沙門天圭大徳諭其故,命蔵東山妙応殿。又念像小不便安奉,復造大像以蔵之。”
文中的“舞馬之変”即“舞马之灾”或“马舞之灾”,指火灾。“賜紫沙門天圭大徳”指皇家菩提寺泉涌寺第83世住持天圭照周。日本庆安4(1651)年4月24日,天圭三十岁时,被法皇召入宫,在仙洞御所讲圆觉经。此后,法皇常召天圭入仙洞,讲经说法,深得法皇以及其他皇室成员、诸王公卿的皈依。
高泉与天圭也有深厚的友谊。宽文7(1667)年秋,35岁的高泉参拜泉涌寺,与当时还是西堂的52岁的天圭初次见面,此后,直到高泉去世,两人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往。
文中提及的“東山妙応殿”, 是指泉涌寺内的妙应殿。泉涌寺是天皇家唯一的菩提寺。
黄檗宗开祖隐元在圆寂之前,曾命弟子将自己的念持佛三平瑞木像献给法皇。日本延宝2(1674)年,法皇命天圭在泉涌寺专门建一殿护持三平瑞木像。因三平瑞木像有不可思议的感应,该殿被称为“妙应殿”。除高泉在文中提及以外,《天圭和尚并湛慧長老伝》中也有如下一段文字:“五年 法皇又出平臣景清持念聖観音,令師安三平佛之堂内。別有記傳”。由此可知,延宝5(1677)年,法皇命天圭将景清的念持观音安奉在三平佛之堂内,即妙应殿中。文中说“別有記傳”,但没有具体指出是什么记录。在泉涌寺的寺宝中,藏有临川承定笔《景清観音記》(江户时代)和权中纳言经庆卿笔《景清観音記》,估计是指这两部记录。安置这两尊佛像的妙应殿堂的匾额上,有照高院宫道晃法亲王挥毫的“妙应”二字。此妙应殿后遭遇火灾被毁。
4.后水尾法皇的观音信仰
日本人有强烈的观音信仰。观音信仰在飞鸟时代(592-710)传入日本,刚开始主要是对家族死者的追善供养。奈良时代(710-794),在保持追善供养特征的同时,也具有了镇护国家,保佑个人平安的现实利益的色彩,并逐渐与密教相关联,具有强烈的密教色彩。平安时代,伴随净土信仰的发展,观音信仰从重视现实利益,转向同时重视当世与来世。当时,在皇宫中美年1月18日会举行“观音供”,有专门供奉观音的信仰组织“观音讲”,有以观音为本尊,对罪业忏悔的“观音忏法”等。此后观音信仰在发展中,对日本的本土信仰结合,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信仰形态,如真言六观音信仰、三十三灵场巡礼等。这些信仰形态大多延续至今,成为日本佛教信徒重要的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观音忏法是指以观音菩萨为本尊进行的忏悔法会,是为死者忏悔罪业,为其消灾,祈冥福的法式。在日本江户时期,观音忏法是死者供养的重要行法,是禅宗主要的供养仪式。观音忏法是法皇喜欢的修法,法皇多次在仙洞御所举行由相国寺僧进行的观音忏法。例如,在法皇父亲后阳成天皇的正当命日,近卫信寻一周年忌,德川家康的命日等,法皇都曾在仙洞御院举行过相国寺观音忏法。法皇的观音信仰由此可见一斑。此外,法皇也曾赐三十三观音像给高泉。
观音忏法最初从中国的梁武帝开始,是一种禅宗的古老仪式。与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来自中国的佛教仪式不同,围绕景清有关的传说、以及观音信仰却有着与日本众多民间信仰相融合的特点,带有浓厚的日本文化的底蕴。
日本承应3(1654)年6月6日,在仙洞御所,法皇就曾召诸鹤理右卫门表演两曲幸若舞,其中一曲就是幸若舞《景清》。由于此可见,关于景清与景清的观音信仰,已通过各种艺能的形式传入皇宫,法皇对此并不陌生。延宝4(1676)年,宫中的一次大火,大小器物俱被烧毁,唯独景清的念持观音毫发不损。这令法皇越发惊叹其威灵,专门放置在泉涌寺妙应殿供奉。还下旨让高泉瞻礼,可见法皇对此观音像的尊崇。
本文通过对黄檗僧高泉性潡所撰《太上法皇所蓄観音大士賛并序》进行解读,重点考察了后水尾法皇所持的观音像的由来,并对法皇的观音信仰进行了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