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檗禅、黄檗宗与黄檗学 ——构成黄檗文化三大内涵的历史传承及其影响

 黄檗禅、黄檗宗与黄檗学

——构成黄檗文化三大内涵的历史传承及其影响

 

 

 

黄檗文化扎根于千年的闽学沃土,以佛教禅文化为内核,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化走向国际性传播做出积极贡献,是海丝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中日文化交流互鉴的一座丰碑。纵观历史,黄檗文化在千年的传承、传播史过程中经历了从黄檗禅、黄檗宗到黄檗学的三大内涵和历史传承,为东亚乃至世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一、黄檗禅:临济禅千年传承的思想源头

黄檗禅是始于唐大中年间,大扬于两宋,中兴于明清,由黄檗希运禅师创发,义玄禅师传承光大,发展脉络从福建到江西、安徽传法,黄檗禅法遍行天下;因义玄禅师从江西到河北,随着临济宗的建立,由河北传遍华夏大地。由于义玄禅师说自己所传之法皆宗黄檗,因此禅宗史有天下临济皆出于黄檗的历史定论。临济禅法经过两宋的传承弘扬,形成“临济天下”而风靡全国,宋代就流传至日本。明末清初时期经由密云圆悟、费隐通容、隐元隆琦三代临济大宗师振兴黄檗,特别是隐元禅师前后两任住持14年多的努力弘扬下,并建立“黄檗断际希运禅师正派源流”,成为明末清初弘扬黄檗禅的巨擘,同时传法扶桑。

构成黄檗禅在禅宗史上的传承和影响,主要有如下三点:

 

1、黄檗山、黄檗禅师与黄檗禅

山因僧名,因为禅者,黄檗山成为一座禅宗的名山祖庭,从福建黄檗山到江西黄檗山,因希运禅师早年出家于福清黄檗山,后传法于江西、安徽等地,因其酷爱家乡的黄檗山,把江西宜春鹫峰山改为黄檗山,开堂说法,四方学徒,海众云集,“自尔黄檗禅风盛于江表”,世人尊称其为黄檗禅师,于大中三年被唐宣宗加谥为断际禅师。

黄檗禅师见地高拔时辈,傲岸独立,雄视天下禅师,曾对弟子说:“大唐国内无禅师,不道无禅,只是无师。”语惊四海,仰山慧寂曾评论说“黄檗有陷虎之机” 黄檗希运禅师禅法高扬心性哲学,强调“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道在心悟,岂在言说!”“即心即佛,无心是道。” “即心即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认为顿悟心佛不二,不流第二念,“始似入我宗门。”黄檗禅师的强调顿悟,其禅法上承六祖慧能、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禅师等人的禅宗直指心性之精神,下启义玄禅师开创临济一宗。

唐宋以来,黄檗山、黄檗禅师和黄檗禅是构成黄檗禅文化的三大要素。两宋之际,由于江西黄檗山和福建黄檗山的传承与发展至历史新高点,成为弘扬黄檗禅的中心。由于福建黄檗山是希运禅师创建江西黄檗山的源头,宋代才有 “天下两黄檗,此中山是真”的著名诗句,强调福建黄檗山的历史地位。

 

2、从黄檗禅到临济宗:天下临济皆出黄檗

 

根据《临济义玄禅师语录》记载:“我在黄檗处,三度发问,三度被打。”义玄禅师先在黄檗禅师座下学法三年,在睦州和尚的鼓励提示下,三度问法黄檗禅师,三度被打。后经大愚禅师提点下, 顿悟“原来黄檗佛法无多子”的精神,了悟黄檗为其痛下三棒的慈旨,后回黄檗获得希运禅师的认可,并持续留在希运禅师修学。根据义玄禅师说法语录和行录记载,义玄禅师前后经黄檗禅师的棒打、考功等多达9次铅锤逼拶,禅悟境界终于达到炉火纯青境界,棒喝天下,成为禅门中最大宗派临济宗。

黄檗禅师曾对义玄禅师说:“吾宗到汝,大兴于世。”义玄禅师欲出世弘化时,曾写信驰书住沩山的普化禅师说:“我今欲建立黄檗宗旨,汝切须为我成褫。”在《五灯会元》中也记载义玄住镇州临济院学侣云集,一日对普化、克符二禅师说:“我欲此建立黄檗宗旨,汝且成褫我。”因此义玄禅师所开创的临济宗也是传承弘扬其师黄檗禅法为宗旨。

义玄禅师开创的临济宗,在心性论上提出“无位真人”,在自由境界上强调“随处作主,立处皆真”,禅悟功夫论提倡“四照用”,在接引学人方法论上运用“棒喝交驰,”义玄禅师的临济禅法是对黄檗禅的弘扬和发展,也是其师黄檗禅学的内在生命力和恒久价值的强有力佐证。“黄檗山高,便敢当头挼虎;滹沱岸远,亦能顺水推舟。”黄檗禅学在义玄禅师的弘化传承至明清。黄檗希运禅师将马祖、百丈的大机大用发挥到极致,同时他的说法语录《传心法要》和《宛陵录》把禅宗的心性哲学进行整合,提出创造性诠释,成为禅门论“心” 的典籍,后世罕与匹敌,首倡“公案”作为禅悟的重要途径,成为宋代公案禅和大慧宗杲禅师“看话禅”的源头。可以说黄檗禅学在心性哲学和接引学人方法上对义玄创建临济宗产生了深远和持久影响。

宋明以来临济宗成为禅宗最大宗派,由于义玄禅师自称继承和弘扬本师希运禅师的“黄檗宗风”,在禅宗史上有天下临济皆宗黄檗的说法。概括而言,黄檗禅蕴含临济宗逻辑发展的一切芽蘗,是临济宗风发展的理论酵母,而临济宗的发展,则是黄檗禅宗旨的最终实现和理论完善。

 

3、隐元禅师与“黄檗断际希运禅师正派源流”传法谱系的构建

晚明时期黄檗山僧俗邀请临济宗第三十代密云禅师住持,费隐禅师、隐元禅师相续住持,开启了此后黄檗山临济宗法脉绵延不绝的两百多年传承。

黄檗僧团和外护具有很强的断际禅师法脉源流正统意识,在费隐禅师住持三载时间,黄檗宗风提振,出现再兴态势。黄檗山在编修崇祯版的《黄檗寺志》,构建了以断际禅师法脉源流的传法谱系观念:“黄檗断际希运禅师一派源流图”传法谱系。隐元禅师在永历年间重编《黄檗山寺志》时,将此前的法脉传承改成“黄檗断际希运禅师正派源流图”:

 

断际运——临济玄——兴化奖——南院颙——风穴沼——首山念——汾阳昭——石霜圆——杨岐会——白云端——五祖演——昭觉勤——虎丘隆——应庵华——密庵杰——破庵先——无准范——雪岩钦——高峰妙——中峰本——千岩长——万峰蔚——宝藏持——东明旵——海舟慈——宝峰瑄——天奇瑞——无闻聪——月心宝——幻有传——密云悟——费隐容——隐元琦

 

以黄檗断际禅师为黄檗山法脉源流的开始,直至隐元禅师,称“黄檗断际运禅师正派源流图”,显然和临济宗以义玄禅师为开宗创始人的源流不同,这是黄檗山的僧团和外护共同具有强烈的宗派源流意识。在明末临济大宗匠密云禅师和传法弟子门的努力,得以振兴发展,密云禅师应邀住持黄檗虽然不到五个月,但却是费隐禅师、隐元禅师相继住持黄檗的重要缘起,如此黄檗三代住持皆是临济宗的法脉传承,而临济开宗祖师义玄禅师的本师就是黄檗断际禅师,这便促成了黄檗山与临济法脉传承相结合成《黄檗断际禅师正派源流图》传承谱系源流的观念构建。

    黄檗山作为断际禅师道场和法脉传承观念,在隐元禅师住持黄檗期间,不论是黄檗外护,还是隐元禅师本人都在不断重塑黄檗法派传承的正统性和正当性。在隐元禅师的开堂说法语录中经常提出“向这里消息得恰到好去,许汝入黄檗门,见黄檗人与黄檗同条合命,共气连枝。” “苟能于此插得只脚,可谓瞎驴之种草,堪接黃檗宗枝。”“苟知来处,可谓瞎驴之种草,堪起黄檗之宗风。”隐元禅师在说法中有意强调黄檗宗风的观念。

隐云禅师这种祖统性身份的构建,不仅塑造传法谱系的正统性和神圣性,也为黄檗持续发展传承提供了制度保障。为了更好传承黄檗法脉,黄檗山还建立了黄檗剃派的传承辈分:

 

祖法志怀,德行圆满,福慧善果,正觉兴隆。

性道元净,衍如真通,弘仁广智,明本绍宗。

一心自达,超悟玄中,永徹上乘,大显主翁。

 

48字辈分传承,隐元禅师是黄檗剃派的第十六代。并且将这种黄檗源流的溯源和剃派的传承观念传到了日本,隐元禅师创建京都新黄檗,在宽文年间编修《新黄檗志略》时,将在福建古黄檗的黄檗断际希运禅师正派源流图和剃派传承辈分也编入《新黄檗志略》。这种法派传承观念也影响到隐元禅师晚年编撰《黄檗清规》中对京都黄檗山住持人选的规定,必须是隐元禅师的法系或从唐山古黄檗请人住持的龟鉴。

二、黄檗宗:中日民间交流互鉴的文明丰碑

黄檗宗,是隐元禅师东渡后,在日本创建的一个禅宗分支,是临济宗黄檗派在日本开创的一个新宗派。明代末年,隐元禅师重兴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并以此为正宗道场,创立“黄檗断际希运禅师正派源流”的法派传承

1654年,隐元禅师渡日后,其正法道统和高风亮节,备受日本朝野推崇。《日本佛教史纲》云:“隐元禅师来日本还不到一年,他的道声已传遍东西,似乎有把日本禅海翻倒过来之势。”七年后的1661年,由幕府赐地所建新寺黄檗山万福寺的落成,标志着日本黄檗宗的创立。黄檗宗独树一帜,迅速发展,逐渐融入日本社会,成为江户时期影响力较大的宗派之一,和渡宋求法僧荣西、道元开创的日本临济宗、曹洞宗并列为日本禅宗三派。

总结黄檗宗发展和贡献,有如下五大特点:

1、本末制度

以京都黄檗山万福寺为大本山,住持人选均由江户幕府将军任命,以大本山作为整个黄檗宗的传法中心,以长崎、大阪、京都等各大寺为末寺,成为黄檗宗的传法基点,形成本末互应的传法制度。

2、黄檗清规

以《黄檗清规》为黄檗宗发展龟鉴,全文编有祝厘、报本、尊祖、住持、梵行、讽诵、节序、礼法、普请、迁化等共有十章,论述“丛林不混,祖道可振”。将明代禅宗丛林清规和信仰生活整体搬迁到日本,其中梵行、讽诵、礼法三章将明代佛教的传戒制度、日常诵读共修和禅堂制度编入清规,为培养僧团品格、丛林道风和宗派有序传承提供了制度基础。准确地说京都黄檗山万福寺完全复原了福建黄檗山万福寺的明代丛林生活与修行制度。

3、传戒制度

隐元禅师特别重视梵行持戒对佛教正法久住和个体修道证悟的重要性,将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三坛授戒制度做出明确规范,为此隐元禅师还著有《弘戒法仪》作为三坛传戒具体的仪轨和行法。《弘戒法仪》对培养清净的比丘僧团发挥重大影响,不仅为黄檗宗提供清净僧才,也为日本佛教培养出众多僧才,直接影响到日本佛教对传戒制度的重视。

4、法脉制度

以隐元禅师临济正宗法脉为传法依据。并且,将此写入《黄檗清规》作为宗派制度执行,同时确定京都黄檗山自隐元禅师之后,住持人选必须是由隐元禅师一支所传承的临济法脉方可担任。

5、黄檗祖庭

以福建古黄檗为传法祖庭,以京都黄檗山为大本山,隐元禅师在《开山老人预嘱语》明确规定,若京都黄檗山住持找不到合适人选,应从唐山——福建古黄檗礼请。福建古黄檗为京都黄檗山和整个黄檗宗输送传法人才,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第21代,共有16位来自古黄檗禅师担任京都黄檗山的住持,时间长达129年之久。

 

隐元禅师东渡,为扶桑传去已灭三百年之临济宗灯,德感神物,法嘱王臣,在日本迅速建立黄檗宗,成为日本禅宗的三大宗派之一。黄檗宗的本末制度是源自于日本江户时期政府对佛教的管理制度,而黄檗清规、传戒制度、法脉制度以及到古黄檗延请传法禅师的制度,不仅弘扬了古黄檗宗风,促进了黄檗兴隆发展,也为日本佛教的复兴和传承,注入了新鲜纯正的血液,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以黄檗宗为纽带为江户社会所传去的先进文化、科学技术和佛学经义,对江户社会文化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三、黄檗学:构建黄檗文化与闽学、海丝文化融合互鉴的新学科

黄檗学,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黄檗思想文化、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研究聚焦黄檗希运禅师临济开宗法源,到形成临济宗黄檗派的八百年,以及隐元禅师东渡开创日本黄檗宗至今四百年。内容还涉及历代黄檗外护的研究。

黄檗学的研究,以黄檗希运禅师为法源,临济开宗为起点,以隐元禅师东渡扶桑黄檗开宗为转折点,探寻形成黄檗文化的千年脉络与足迹,着眼黄檗文化形成的闽学之基在,以海丝文化为视角关注黄檗文化其在东亚乃至世界传播与交流互鉴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以福建黄檗山为基点,研究黄檗希运禅师传法江西、临济义玄禅师禅师传法正定,所形成的传承千年的黄檗禅法、临济法脉;研究宋代东传日本的临济禅学、法脉体系以及传法路径;研究从唐代黄檗希运禅师到隐元禅师东渡八百年来,在闽学和闽文化的视阈下,黄檗文化的特征和内涵;研究历代黄檗外护,在黄檗山和八闽大地留下的多样文学、文化和文明成果。

2、以隐元禅师东渡为基点,研究历代黄檗东渡禅僧在日本开创黄檗宗,以及黄檗禅法的体系,对日本佛教的思想、制度、信仰生活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历代黄檗祖师三百六十多年来形成的语录、著作等成果;研究黄檗宗与江户幕府、天皇、法皇的关系及重要交流事件。

3、以黄檗僧团文化传播为基点研究黄檗僧团、黄檗外护带去日本并对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诸如在儒学理学、书法绘画、诗词歌赋、茶道花道、饮食料理、篆刻雕塑、建筑营造、出版印刷、医疗医药、公共教育、围海造田、农业种植等领域的重要成果。

4、以密云圆悟、费隐通容、隐元隆琦等三代黄檗禅师等所传法脉在北京、河北、福建、浙江、广东、台湾等乃至全国各地传承为基点,研究在清末民国以及当代在南传南洋新加坡、印尼、越南、马来西亚,北传北美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各国的弘法成果,研究以黄檗法脉、信众为纽带在促进构成南洋各国汉文化圈的贡献和影响,以及在北美、澳洲华人文化圈促进区域多元文化融合、对话和推动中华文化国际性传播的积极贡献。

当下,黄檗学是指以黄檗文献、黄檗祖师著作、黄檗文学艺术、黄檗文物、黄檗学理论为主,兼及黄檗法脉国际传播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四、结语:黄檗文化再起新征程

黄檗是一座山,是从福建到江西,从福建到京都的禅宗祖庭名山。希运禅师为唐代大宗师,于福建黄檗山出家,在江西新黄檗山传法,在唐宋时期形成“天下两黄檗”的历史格局;明清时期,隐元禅师应化西东,中兴古黄檗,东渡创建京都新黄檗,创造中日佛教构成“东西两黄檗”的法脉传承。黄檗是一种禅法——黄檗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黄檗禅的宗风上承马祖、百丈,下启义玄,大机大用,棒喝交驰。义玄禅师创建临济宗,以弘扬本师“黄檗宗风”为使命,临济宗千年的法脉传承皆宗黄檗为思想源头。至明清时期经临济大宗师密云、费隐、隐元禅师三代人的努力,以临济正宗的传承身份住持黄檗山,尤其是隐元禅师进行“黄檗断际希运禅师正派传法源流”的谱系构建,真正完成了黄檗山、黄檗禅和黄檗法脉传承的三者完成结合,形成黄檗山独特的法脉传承谱系,直至道光时期传法44代,历时260多年。

黄檗是一个宗派——黄檗宗,是隐元禅师将明清时期中国福建黄檗山所传承的禅法思想、谱系制度、法脉传承、丛林生活、黄檗清规、戒律仪轨等整体搬迁至京都而创建的宗派,与曹洞、临济成为日本禅宗三大宗派。日本黄檗宗的成立,是源自黄檗希运禅师至隐元禅师一脉传承弥久而强大的影响力。以隐元禅师为核心的黄檗历代禅僧东渡传法至今近400年,为江户社会传去了先进文化、科学技术和佛学经义而形成的黄檗文化,为日本文化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黄檗是一门学科——黄檗学,黄檗学是海丝文化重要代表,以千年黄檗禅文化为内核,以闽学为社会文化背景,和隐元禅师为代表的黄檗东渡历代禅师、黄檗外护为纽带,近四百年在佛学经义、先进文化、科学技术、海洋商贸等领域传播互鉴,形成具有综合性国际文化的理论学科。希望以黄檗学学科的构建,为未来中日以及欧美学者研究黄檗文化提供四大方向。以学术研究为契机,再现黄檗文化这座中日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丰碑,为未来黄檗文化交流、弘扬提供历史智慧和经验,希望再开启下一个400年中日黄檗文化交流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