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庵著述的流传、编纂与校点
中山大学 李福标
十七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临济宗黄檗派由隐元隆琦禅师创始,但真正成为在日本社会有巨大影响的宗派,进而使日本临济宗、曹洞宗挽回颓势,摆脱困境,获得新生,黄檗宗且在二宗之外别领一队,对日本社会发生深远影响,与木庵性瑫禅师的辅佐之功最为密切。木庵禅师和本师隐元和尚不仅为日本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即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是使明末临济宗黄檗派冲破传统框架而在异地放出异彩的一件大事,在当时隐元、木庵之外未见能够在日本开宗立派的中国僧人,黄檗派之后也没能再现中国佛教大规模东传的现象,至今日本黄檗宗人仍承袭中国禅家传统,尊我国福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为其祖庭。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黄檗宗第一代祖师隐元和尚的研究已有相当规模,而对第二代祖师木庵禅师的研究却还处于起步阶段。最基本的原因当是我国佛教界和学术界对木庵禅师相关文献的阅读相对滞后,更没有深入的了解。木庵之著述,据有关数据记载,东渡前为各寺典职和各山住持时有《象山惠明寺志》一卷、《紫云木庵禅师止草》一卷、《象山惠明寺木庵禅师语录》一卷;东渡以后,有《木庵禅师语录》《续录》《又录》《禅警语》《全录》等凡百余卷流传。此外,他还参编《普照国师语录》三卷,订立《黄檗清规》一卷。这些著述今多收藏于日本,国内鲜有流传。1980年代,有日本学者平久保章搜罗编辑,成《新纂校订木庵全集》(以下简称《全集》)行世,然仍不便于流通、阅读与研究,有进一步整理、传播的必要。以下谈谈平久保章《全集》的整理贡献与不足,并就已初步完成的木庵著述校点工作做一简单的交代,以征求专家和法师的意见和建议。
一、木庵著述的流传与平久保章编纂工作中的分别处理
平久保章(1909-1994)继《新纂校订隐元全集》之后,于昭和五十四年(1979)以藏存日本各单位的木庵语录十四种、诗偈集三种为基础,拟对木庵著述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整理。因十七种藏本重复太甚,故从中选择八种作为底本,另九种作为校本。它们约略是:
(一)作为底本的八种语录、诗偈集
1.《木庵禅师语录》十四卷(简称十四卷语录)。明历二年(1656)刻本。驹泽大学图书馆藏。卷端署“嗣法门人智定编”。前有确庵居士张潜夫小引。书末有出资翻刻名单:“出赀飜刻朱堤五拾钱,尊无上;同百七拾钱,空铁崖;同百钱,灵月舟;同五拾钱,慧觉;同五拾钱,慧空;同五拾钱,末吉休生;同一百钱,末吉又右卫门。万治戊戌八月十五日刻定。弟子道荣稽首百拜敬书。洛城二条通田原氏道住刻。”又有牌记“弟子道侒捐赀敬刻象山和尚止草一本伏愿人人同证般若智个个共登菩提场”、“明历丙申仲夏月洛阳住大串作右卫门舍浄财梓行”等。参照《全集》附录《黄檗二代赐紫木庵和尚年谱》(以下简称《年谱》),可知此书收录木庵自明崇祯八年(1635)二十五岁至日本万治二年(1659)四十九岁间的作品。内容多与其他八种语录、诗偈集重复。
2.《木庵禅师东来语录》七卷(简称东来语录)。刻本,年份未详。黄檗文华殿藏。卷一至二卷端署“侍者定珠录”,卷三至五“侍者定琛录”,卷六至七“侍者定和录”。书末有牌记“弟子立峰捐资敬刻又录壹部惟祈洞透祖关流通正脉者”、“森口屋性秀茂捐资敬刻木和尚又录二卷祈求超升莲域永证菩提情与无情同隆祖道者”、“弟子林仁兵卫敬刻又录一部唯祈菩提颕悟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者”。据书中内容及《年谱》考察,可知卷二《源流颂》作于清顺治九年(1652)四十二岁,其它为明历三年(1657)四十七岁至宽文七年(1667)五十七岁时的作品,内容多与其他七种语录重复。
3.《东来集》二卷。宽文四年(1664)刻本。黄檗文华殿藏。前有宽文四年(1664)自序,及牌记“弟子定珠定和范道生等同刻象山和尚东来集一本伏祈智慧洞彻共与大地同证菩提果者”。收录明历元年(1655)四十五岁东渡后、直至宽文四年(1664)五十四岁进黄檗山前的诗偈285首。部分内容与其他七种语录、诗偈集重复。
4.《黄檗木庵禅师语录》十二卷(简称十二卷语录)。刻本,年份未详。黄檗文华殿藏。卷一至三署“嗣法门人道机编”,卷四至六“书记道珠编”,卷七至九“侍者道和编”,卷十至十二署“侍者道智编”。收录宽文四年(1664)五十四岁进黄檗山以来,至延宝元年(1673)六十三岁前后的作品。部分内容与其他六种语录重复。
5.《木庵和尚武州瑞圣禅寺语录》一卷(简称瑞圣寺语录)。刻本,年份未详。黄檗文华殿藏。署“侍者道新录”。收录宽文十年(1670)六十岁至延宝二年(1674)六十四岁间的作品,有其它语录所未收的法语6、偈颂2、题1、赞1、小佛事1。
6.《黄檗木庵和尚续录》七卷(简称续录)。刻本,年份未详。黄檗文华殿藏。卷一署“嗣法门人道仟录”,卷二“嗣法门人道高录”,卷三“嗣法门人道止录”,卷四“嗣法门人道慈录”,卷五“嗣法门人道林录”,卷六“嗣法门人道聪录”,卷七“侍者道琏、元皎、元光录”。卷末有“弟子义潭居士谨刻”。收录宽文十二年(1672)六十二岁至贞享元年(1674)七十四岁间的作品。
7.《木庵禅师语录》十八卷(简称十八卷语录)。抄本,年份未详。黄檗文华殿藏。前有黄景昉序、张潜夫序。卷一至卷十五,从智定至道辉共四十位嗣法门人中,按嗣法年月先后,分别列举两位乃至三位作为编者;卷十六至卷十八,则未按嗣法年月先后,从道无至道聪共八名门人中,分别列举三位或两位作为编者。收录崇祯八年(1635)二十五岁至贞享元年(1674)七十四岁间的作品,内容与十六种语录、诗偈集重复。
8.《黄檗木庵禅师语录》三十卷(以其又题“黄檗木庵和尚全录”,简称全录)。抄本,年份未详。常滑市龙云寺藏。书前有黄景昉序、张潜夫序。卷一至卷二十六,从智定(铁山)至道胖(铁心)共二十六位嗣法门人中,按嗣法年月的先后,逐一列为各卷编者;卷二十七至卷三十,则从道稔(月耕)至道无(天休)共十四位嗣法门人中,依序标记其中两名、两名、四名和六名为各卷编者。与《十八卷语录》比对,可知共四十位编者中,只有一位的名字不同,即《十八卷语录》中的愚门(道东),在此书中称为“道无(天休)”。书末有捐刻名录:嗣法门人铁山定、铁机然、铁牛机、慧极明、潮音海、太虚清、越传付、悦山宗、铁文智、良寂明、实傅钧、铁堂融、慈岳琛、湛然寂、白翁泰、古潭泓、铁眼光、即空立、大机范、喝禅和、铁崖空、兰洲秀、证宗革、铁柱刚、一明源、铁心胖、月畊稔、天宁安、云岩巍、惟心俉、铁禅广、喝山南、梅谷用、廓山昭、石鼎逸、铁狮子、铁岩廓、千文岩、月庭辉、天休无、碧峰仟、泰岳高、千岳止、铁航慈、广洲林、宝洲聪,嗣法居士青木端山、立花好雪。收录从崇祯五年(1632)二十二岁至天和三年(1673)六十三岁间的作品。
(二)作为校本的九种语录、诗偈集
1.《紫云止草》一卷(简称紫草驹泽本)。清顺治十一年(1654)刻本,时木庵尚未东渡。驹泽大学图书馆藏。署“温陵释木庵瑫着”。卷首有白云居士刘沂春序、三山独往子性幽序、清顺治十一年木庵瑫自序。卷末有牌记“弟子道侒捐资敬刻”。收录崇祯七年(1634)二十四岁至顺治九年(1652)四十二岁间诗偈163首、歌4首,绝大部分内容与其他9种语录、诗偈集重复。
2.《紫云止草》一卷(简称紫草黄檗本)。明历二年(1656)刻本。黄檗文华殿藏。内题“紫云木庵禅师止草”。署“侍者定然录”。卷首有刘沂春序、木庵自序,卷末有三山独往子性幽跋及牌记“明历丙申仲夏月洛阳住大串作右卫门拾净财梓行”。序跋内容与紫草驹泽本相同。收录崇祯八年(1635)二十五岁至明历二年(1656)四十六岁间诗偈92首、歌2首,大部分内容与其他四种语录、诗偈集重复,为其独有的不过诗偈9首而已。
3.《象山惠明禅寺木庵禅师语录》一卷(简称象山语录)。据《年谱》,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刻本。黄檗文华殿藏。署“嗣法弟子智定录”。前有张潜夫序。内容与7种语录、诗偈集重复,为其独有的仅偈颂2、诗偈8、书问1、启3。据《年谱》,此书还收录万治元年(1658)木庵所作觉非师翁赞。
4.《木庵禅师住长崎福济禅寺语录》五卷(简称福济寺语录)。吉永雪堂抄本,年份未详。黄檗文华殿藏。署“侍者定然录”。收录明历元年(1655)东渡后,至宽文元年(1661)间的作品,绝大部分与其他9种语录、诗偈集重复,仅佛祖赞1、杂题1、偈颂1为其独有。
5.《木庵禅师福济寺又录》二卷(简称福济寺又录)。刻本,年份未详。驹泽大学藏。署“书记兴顶录”。有牌记“弟子立峰捐资敬刻又录一部”。内容以万治年间作品为主,时间下限为宽文六年前后。大部分与其他6种语录、诗偈集重复,为其独有的仅诗偈7、题1。
6.《木庵禅师艸录》一卷(简称艸录)。抄本,年份未详。常滑市龙云寺藏。内题“木庵禅师继席扶桑国黄檗山万福禅寺语录”。署“侍者道和录”。收录宽文四年(1664)木庵入黄檗山始,至宽文五年(1665)的作品,内容多与其他4种语录重复。作为底本的《十二卷语录》收录此书全部内容。
7.《木庵禅师又录》二卷(简称又录)。刻本,年份未详。三重县菰野町见性寺藏。署侍者定琛录。卷上牌记“森口屋性秀性茂捐资敬刻”,卷下“弟子林仁兵卫敬刻又录一部”。收录明历三年(1657)至宽文元年(1661)间作品。
8.《黄檗木庵禅师禅警语附行实》一卷(简称黄檗宗禅警语)。刻本,年份未详。常滑市龙云寺藏。署“书记道珠编”。与底本《十二卷语录》卷第五同版,所附行实与底本《十四卷语录》所录同版,惟末尾二行不同,增加了“兹德峰居士”句。
9.《木庵禅师语录》一卷(简称一卷语录)。刻本,年份未详。黄檗文华殿藏。署“侍者道智录”。收录宽文七年(1667)至八年(1668)间与黄檗山伽蓝修葺事相关的内容,多与其他3种语录重复,为此语录独有的仅上堂1、安座2、祈祷疏。
二、平久保章编纂之功德
平久保章(1909-1994),日本埼玉县人。1935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国史学科, 供职于东京府立第四中学校(后易名东京都立户山学校),1980年退休。1940年代曾被征兵至中国满洲里、华中地区长达6年,但未实际参战。自1953年始,在《中学时代》《中学课程》《高中课程》《江户长崎谈丛》《历史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年表·历史地图·笔记》《起三百余岁禅道颓风》《自著介绍〈隐元〉:作为业余趣味的黄檗宗研究——在暑假的40天内完成草稿》等,又在黄檗山黄檗文化研究所编《黄檗文华》上发表《关于黄檗宗之名称》《关于木庵和即非的关系》《关于〈自宽政至天保黄檗山宗门改人数帐〉》《由编〈隐元全集〉想到的》《关于〈木菴全集〉的编纂》,编集《新纂校订隐元全集》(开明书院,1979)、《新纂校订木庵全集》(思文阁出版,1992)、《新纂校订即非全集》(思文阁出版,1993),并有遗稿《高泉全集》(黄檗山万福寺文华殿,2014)。此外,撰有《隐元》(吉川弘文馆,1962),介绍传主的生平经历与宗风特点、佛教贡献、地位等。平久保作为被迫参加过侵略战争的老兵,对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黄檗宗给予热切的关注,其中必深含着对战争恶缘的反思与忏悔,对友谊、和平的赞美和祈祷。作为普通的中学教员,他业余寻访古籍,考订编纂,显然不能享有如高校等科研机构的丰厚学术资源。他对黄檗宗文化连续、持久、集中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黄檗三笔”等全集的整理,年过七旬仍不休歇,倘没有坚定的信力、坚忍的愿力和坚强的毅力,是不能成办的。我们不能不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编校整理
平久保搜集的以上十七种木庵语录、诗偈集传本,以其编辑、流通的历史、地理背景不同,编辑目的与受众各异,所以出现内容的部分重迭。为了保存文献的相对完整和一贯,故第一步,即选择内容相对完足、刻印相对精良的八种传本作为底本,以别本九种为校本。底本、校本别择的具体情况,见上述。
第二步,底本与校本两相对勘,底本缺失的内容,以校本补充底本,并对各本的重复作必要的删汏;校本有不为底本所录的零散内容,则仍以校本书名予以保留。倘底本与底本之间有重复,亦做适当的删汰。例如,十四卷语录,《全集》将其作为底本,并以《紫云止草》驹泽本、《福济寺语录》等进行补足;东来语录,《全集》以为底本,并用《福济寺又录》等进行补充;东来集,《全集》将其与《十四卷语录》重复的63首删除,其他全数收录,并以出自《福济寺又录》的诗偈七进行补足;续录,《全集》作为底本,除却与选为底本的《十四卷语录》《东来语录》《十二卷语录》重复的杂题11、杂赞2外,其他内容收录;《全录》,大部分与16种语录、诗偈集重复,仅上堂45、普说1、机缘8、法语20、禅警语14、佛祖赞20、诸祖赞12、自赞20、偈颂243、诗偈52(含古体13)、书问7、杂录27、杂题14、铭4、序1、祭文3、小佛事15等内容为其所独有。仍保留为底本。
第三步,底本和校本在内容、文字细节上有任何不同,均在简端一一出校。正文中若出现附录《年谱》中涉及木庵活动年代的内容,也在校注中标明;同时,在《年谱》的校注中标明正文的相关页数和题名。对于《年谱》中未提及,但根据干支及其他线索可明确纪年的正文内容,也在校注中标明年代和当时木庵的年岁。
第四步,因黄檗山万福寺、同寺塔头及其他地方收藏的木庵墨宝真迹,有部分内容为上述语录及诗文集所收录。故《全集》搜访、采纳若干件以为校本,在校注中标明该真迹的款记,倘两者文字、语句有所出入,亦一一出校。
(二)搜罗相关文献
1.《黄檗二代赐紫木庵和尚年谱》二卷。元禄八年(1695)刻本。黄檗文华殿藏。署“嗣法门人南岳道宗编集”。列述木庵一生行历。卷末牌记“福济寺嗣法孙宗泽东澜奉赀敬刻黄檗二代木老和尚年谱壹册伏愿祖灯续焰令万古以辉煌法脉长流使三根而普润者旹元禄八季岁在乙亥南吕月吉旦谨识洛阳寂栖冈元春敬书”。
2.《黄檗木庵和尚六十寿章》一卷。刻本,年份未详。黄檗文华殿藏。集录从隐元到道竺共54人,于宽文十年(1670)二月为庆祝木庵六十岁诞辰的寿诗,后缀以铁牛道机及合山弟子36人联名撰写的《黄檗本师木大和尚六十华诞序》。
3.《木庵老人稀龄贺集》一卷。年份未详。常滑市龙云寺藏。卷首有“师于庚申七十华诞合山众等设斋预请上堂”及一首《稀龄述意》诗偈,卷末有“弟子三谷氏法名道印谨刻”云。书末有:“《金光明最胜王经·寿量品偈》为祝:一切诸海水,可知其滴数。无有能数知,法王之寿量。析诸妙高山,如芥可知数。无有能数知,法王之寿量。一切大地土,可知其尘数。无有能算知,法王之寿量。假使量虚空,可得尽边际。无有能度知,法王之寿量。若人住亿劫,尽力常算数。亦复不能知,法王之寿量。不害众生命,及施于饮食。由斯二种因,得寿命长远。是故大法王,寿命难知数。如劫无边际,寿量亦如是。南京法隆寺北室比丘练性真让拜录。”并牌记“弟子三谷氏法名道印谨刻紫云老和尚稀龄贺集一本伏祈智慧洞彻共与大地同证菩提果者”。录225人的寿诗近300首、寿文13篇。
4.《黄檗第二代紫云木庵老和尚末后事实》一卷。刻本,年份未详。常滑市龙云寺藏。悦山道宗撰于天和四年(1681)正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木庵圆寂时。又《佛事附》补录进龛、封龛、挂真、起龛、进塔、回主安位、牌位进祖堂的内容,并在最后收录铁山智定、铁牛道机联名所撰的《黄檗第二代紫云木庵木庵瑫老和尚圹志铭》。
以上四种,平久保章作为《全集》整理的重要参考,对内容的理解有所帮助。例如,语录、诗偈集所录作品,虽少数能根据序文线索推断创作年代,但多是年代不明的。《全集》将语录、诗偈集和《年谱》的对应关系在校注中作了标明。
(三)编制索引
分为冠首索引、准冠首索引和总索引三篇。所谓“冠首索引”,即是将颂古、源流颂、禅警语、小佛事等内容的开头部分摘出;所谓“准冠首索引”,即是将入院、开堂、上堂、小参、机缘、拈古、小佛事等紧接开头部分的第一句话摘出;所谓“总索引”,即是将书中人名、地名、佛菩萨名、寺社名、书名等项目摘出。以上三项分别按日语五十音的顺序排列。汉字读音用现今通行的发音方式;排列汉字时,先排一个音节的,后为长音或两个音节,浊音和半浊音排在清音之后,同音字按笔划数排。倘发音有汉音、吴音之分,为了便于检索,冠首索引和准冠首索引附上首字笔划索引。准冠首索引中,除上堂外,均标注项目名,如“小参”等。关于总索引,如项目中细分有小项目,则提取小项目的两个字作标注,并按页码排序。索引中另有特殊符号,如省略、重复等。但这个索引稍嫌繁芜,所占篇幅太大,共198页,而并不便于读者之用。
完成以上的几步,平久保章乃于昭和五十六年(1981)编成《新纂校订木庵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八卷影印出版:第一卷收木庵禅师语录卷一至卷八,第二卷收木庵禅师语录卷九至卷十四、木庵禅师东来语录卷一至卷二,第三卷收木庵禅师东来语录卷三至卷七、东来集,第四卷收黄檗木庵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七,第五卷收黄檗木庵禅师语录卷八至卷十二、木庵和尚瑞圣寺语录,第六卷收黄檗木庵和尚续录卷一至卷七、木庵禅师语录十八卷,第七卷收木庵禅师语录十八卷、黄檗木庵和尚全录,第八卷为附录木庵禅师年谱、黄檗木庵和尚六十寿章、木庵老人稀龄贺集、黄檗第二代紫云老和尚末后事实等。
三、平久保章工作的可商榷之处
平久保章编纂《全集》,付出的辛劳是巨大的,功德无量。然而这个《全集》的编辑方法还略有可以再商榷之处:
(一)《全集》总体是据原本影印的,这本来值得提倡。倘直接一本一本地原样复制,会忠实于原著者和刻印出版者,也方便读者获睹传本的原貌。但平久保章的明显失误是,他采用了割裂、剪贴的方式来缀合出一本新的本子。其中某些作为底本的著述虽被保留,如《十八卷语录》《全录》等,因有些内容并入了它本,保留下来的实际只是一个残本。平久保在凡例中称:“《全录》抄本中被其他语录、诗偈集收录的作品,直接与其他语录、诗偈集合并,在其他各底本的相应位置中标注。”这也还是可以原谅的。但因为其在并入他本的相关之处,却未能在校记中说明所据补本子的卷次,因此《十八卷语录》《全录》等著述的原貌全失,读者不免茫然。
(二)体例有矛盾、不统一之处。平久保章采取割裂、剪贴之法来编纂《全集》,本可以减去十七个本子之间的重复,然而很多删繁就简的工作他没有做,只是把大部分重复的内容拼接到一起,大约只是为了便于读者校对而已。另,《全录》卷十三“示茂禅者”与《木庵禅师东来语录》卷三“示慧林居士”内容相同,被并入了后者。按平久保章的编纂凡例,《全录》中这一条是应该删去的,但仍作为底本被保留。
(三)在《全录》《十八卷语录》这二种之间,选择谁为底本、谁为校本的问题上,平久保过于以日本读者的阅读方便来考虑,而出现了偏差。他说:“未被其他语录、诗偈集收录的作品,仍以《全录》之名作为底本被采用,故《全录》全文实际上都被纳作了底本。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1)《全录》全文标注了读音顺序符号和送假名,对解读其他只有汉字原文的底本有帮助;(2)《十八卷语录》标注送假名最为详细,但与三十卷的《全录》相比卷数过少,故未采用。”而实际情况如何呢?单就文字内容言,不得不指出的是,《全录》抄本实际上并不“全”。如《木庵禅师语录》(十四卷本)卷二上堂第二则语录为:
渤海久兵卫居士请上堂。居士问:“今日请师升座,四众围绕,化无为之化,乐无为之乐,物物全彰本来面目。如何是本来面目?”师良久,云:“如何是本来面目?”士以手打圆相,师云:“又是打之遶。”问:“如何是临济宗?”师云:“直截无讳。”进云:“如何是曹洞宗?”师云:“君臣道合。”进云:“如何是沩仰宗?”师云:“父慈子孝。”进云:“如何是云门宗?”师云:“亟盖乾坤一句新。”进云:“如何是法眼宗?”师云:“法法圆融祖意亲。”进云:“方知有一乘法。”师打,云:“顶门窍未通。”乃云:“山深深,水洋洋,瞿昙巴鼻,没覆没藏。法眼明露,正体全彰。高低普应,远近和融。不假三袛炼性,岂借百劫鍜镕。圆活活,寂堂堂,狮子翻身真秘诀,蟾蜍吞却广寒宫。”复举:“昔日临济大师云:‘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有时一喝,作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师云:“临济大师照用相随、权实双显则不无,点检将来,大似弄粥饭气。山野则不然。我有时一喝,如楔出楔。有时一喝,斩钉截铁。有时一喝,壁立万仞。有时一喝,金声玉振。且道与临济大师是同是别?”喝一喝,下座。
《全录》抄本自开头“渤海久兵卫居士请上堂”以下至“顶门窍未通乃云”,此一大段计165字无,而仅略取“上堂”2字。又,紧接着第三则语录为:
林仁兵卫、彭城太兵卫、颕川久次郎三居士请上堂。林居士问:“说佛说祖,是个闲文字,如何是大道?”师云:“门外一条通谏早。”进云:“这个是平常事,如何是大道?”师云:“莫打作两橛。”进云:“不是两边走汉。”师云:“且退身。”士礼拜。高居士问:“三脚乌龟,真个孟八无本可据,如何是就位据本?”师云:“尘尘是本人。”士拜,云:“请师证明。”师云:“大众未许在。”僧问:“如何是法法本来法?”师云:“百草头上最分明。”进云:“如何是心心无别心?”师云:“且领前话。”进云:“法法本来法,心心无别心。这个已分明,如何是无法无心?”师云:“重迭关山路。”进云:“直下承当超梵天。”师云:“乱承当。”乃云:“札透毘卢格外机,大千沙界掌中归。无私句子轻拈出,显露当阳绝隐微。大众会么?高提祖印,须是过量人。活捉风云,也要拶空手。直饶电足霜蹄,未敢追迹。假使龙睛鹘眼只是望崕,所谓大人具大用,大智得大机。咤咤沙沙,历历落落,超今迈古,越圣洞凡。正当恁么时,超凡越圣则且止,觌面提持一句作么生?”以拄杖横案,云:“横按镆鎁全正令,太平寰宇斩顽痴。”卓拄杖,下座。
同样,《全录》抄本自开首“林仁兵卫、彭城太兵卫、颕川久次郎三居士请上堂”至“师云乱承当乃云”一段计209字无,仅略取“上堂”2字。可见这个名为《全录》的抄本,在所收每则语录的录文上并不全。之所以称为“全”,殆以其卷帙最多为义,而实际上它是一个节录本。当然,《全录》也保留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诗注。如《木庵禅师语录》(十四卷语录)卷十“诗偈”《紫云十四奇》之《六殊胜》《八吉祥》诗,每题下《全录》抄本均存有详细的小字注,而《木庵禅师语录》(十四卷语录)无。基于这一点认识,我们可以说,在《全录》和《十八卷语录》作为校本的去取原则问题上,平久保的处理不敢苟同。仅从文字内容的全录与节录的角度着眼,似乎应该用《十八卷语录》作底本,而参校《全录》的。
以上所说的几点,仅是一己孔见,或许并未窥得平久保氏编纂的深心,而唐突前贤。但仍有一疑问:既然是影印,假如平久保章不把他所列的八个底本割裂拼接,而原本影印,是否会更好,更有利于读者呢?然毕竟平久保章把木庵著述作了一个全面的搜罗整理,即使方法上并不适合中国一般读者的阅读,但无疑是一个可信的本子,值得我们敬重。
四、点校整理的目的与原则
因为木庵文献主要藏传于日本,日本学者利用木庵文献资料相对方便,在平久保章整理出版《新撰校订木庵全集》之外,很早就有关于木庵禅师的研究,如吉村义怀《木庵禅师的前半生》、林雪光《木庵》、中尾文雄《木庵禅师的教徒法语研究》《木庵禅师的坐禅态度》《木庵禅师的曹洞宗禅德》、大槻干郎《木庵的绘画趣味》《木庵禅师的布袋、水仙、菊兰竹》等撰述,关注木庵的生平和禅学思想。中国学者对于木庵性瑫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沈玉水撰《赴日辅助隐元弘法的木庵禅师》《木庵禅师行迹系年》等文,对木庵的事迹及其在清初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贡献做了简介。台湾学者廖肇亨《木庵禅师诗歌中的日本图像——以富士山与僧侣像赞为中心》旨在肯定黄檗宗对于中日双方在佛教文化融合中的努力。可喜近年有年轻的学者加入了木庵研究的行列,如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陈白雪撰有硕士学位论文《木庵禅师和日本——以其诗偈为线索》,深入研究了木庵诗偈;2019年厦门大学潘华明撰有硕士学位论文《明末黄檗宗僧人木庵性瑫研究》等。这些成果,使木庵研究逐渐升温。
木庵禅师是福清人,他的佛教弘法活动大半在日本,他是中日两国人民的骄傲。故有必要在平久保章《全集》影印本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点校整理工作,以便国内读者的广泛关注、阅读与了解,以期将木庵研究推向深入。故本次点校整理,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平久保章影印《全集》本为底本,改为排印方式,加以新式标点,并对其中异体字、俗体字等进行规范化处理。
(二)平久保章《全集》影印本仍有大量重复的内容,应概予删除,以清眉目。
(三)平久保章用以为校本的语录,文字与其用以为底本的文字有异同,倘而无涉实质内容,亦不影响阅读者,一般不出校。
(四)平久保章用以为底本者文繁,而校本文略而文义不差者,一般不出校。
(五)平久保章用以为底本的信息不全,而校本全者,据校本补录,并出校以说明。底本全而校本畧者,不出校。
(六)平久保章用为底本的文字不误而校本误者,不出校。
(七)于文义无影响的语词,不出校。
(八)诗文无系年线索而平久保新编《全集》校记中据附录年谱指为某年作者,录其校语以供读者参考;诗文中有明确系年线索,而平久保新编《全集》亦有校语者,则不录。
这次的校点整理,属福建福清黄檗寺的专题文献整理项目,2023年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黄檗禅法藏》第一批整理名单中。经中国政法大学孙国柱老师的推荐,有幸得到福清黄檗寺住持定明大和尚的开示和提持,因缘不可思议。中山大学图书馆李妍老师挤出业余时间,翻译了平久保《木庵全集》日文前言以作参考。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整理者学识浅陋,工作中疏误必有不少,敬请专家和法师指导和批评。
附识:本文是整理《木菴禅师全集》工作的前言,大部分内容已以《〈木庵全集〉平久保章编印本平议》为题在《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1年第11期刊发(与李妍女史合作)。今有增改,提交给2023年8月福清黄檗寺“十七世纪东亚世界文化交流——以黄檗禅师东渡弘法为中心”研讨会,就整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征询各专家学者的意见。幸得定明大和尚、李斗石先生、白撞雨先生、李舜臣先生、源律法师等赐正,受益匪浅,特此志谢。